笔者笔下的”华族“三姐妹指的是60年代中远引进的明华、耀华、建华三条邮轮,首先强调一下“华族”并非 只有这三条船,话说1961年4月27日中国远洋总公司起家的时候一共就4条船2.2万载重吨,分别是和平、友谊、光华、新华,其中和平和友谊为上海海运局调拨的货轮,为了撤侨专门从希腊买入了斯拉贝(1930年建造,8944载重吨,载员653人)改名光华,从挪威买进西卡加(1942年建造,2464载重吨,载员201人),改名新华。作为中远远洋船队的开山鼻祖,两条老华字号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字也作为一个光荣的“字辈”被后来的客轮承继了下来。(关于中远对于不同船型的名称也是有讲究的,下次可以专门讲一下。)
明华轮,原名ANCEEVILLA号。1962年8月7日建造于法国大西洋船厂,由法国总统戴高乐剪彩下水作为其专用豪华邮轮。长167.5米,吨位14225吨,装有两台柴油机,航速22.5节。上下共9 层,电梯上下,有豪华套房22间、舒适舱149人、旅游舱342人、标准舱243人,船员147人。船上有游泳池、剧场和小教堂。建成后用于法国马赛-摩纳哥-加那利群岛-达喀尔航线。1973年为经营中坦航线,中国从马耳他买下这艘船,改名“明华”。
1、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的坦黑叔 说起华族三姐妹的故事,首先要从援助坦桑尼亚开始。1964年底,由位于东非大陆的坦葛尼卡和临近的岛国桑吉巴尔组建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立,该国第一任总统尼雷尔于1965年初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寻求我国的支援与友谊。周恩来总理在与其会谈时向他建议,“中坦两国可以先建立联合海运公司,这样,既能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又能为坦桑尼亚培训海员。”当然除了培养海员,顺道也培养海军。(注:在两国领导关心下成立于1967年的中坦联合海运公司现在还在坦桑尼亚运营着,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在北京签署了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动脉,这条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卡波里姆波希,全长1860公里,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坦赞铁路建设所需物资除石材外均由中国提供,期间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
1968—1978年之间,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以“耀华”、“建华”、“明华”3艘客轮为主力,不停地往返于中国广州与东非达累斯萨拉姆港之间,先后载运了由中国援助建设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工程人员共数十万人次。坦赞铁路筑路期间,广远公司每月还投放数艘杂货船,运送大批钢轨、枕木、机车和其它设备。

耀华轮

随船而来的中国专家

远洋客轮送来500名中国工人和大量机械

抵达港口的中国工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时修建坦赞铁路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国力代价,但为中国打破外交孤立,争取非洲朋友打下了坚实的外交基础。1970年代初,联合国对恢复新中国席位进行投票表决,坦桑尼亚的代表穿着中山装参加投票,除极少数国家外,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投了赞成票。如今再走坦赞铁路沿线,仍然能遇见会说中国话,会唱《东方红》的坦桑老人。这就是老一辈中国人用牺牲换来的外交财富。
2、支援莫桑比克的独立运动

明华轮运送莫桑比克军队
在非洲独立运动中,中国给予了大量的援助,除了经济上的也有军事上的,比如帮助坦桑尼亚训练海军,帮助莫桑比克培训游击队等等(比如现在还被称为东非解放军的坦桑尼亚军队),因为有了中坦航线,这些重要的援助任务也没有例外地落在了“华族”三姐妹的头上。这些历史因为一些原因现在不太提起,之前超大论坛有一位明华轮的海员蜀黍写过一个很详细的帖子,大家有兴趣地搜搜,我就不拾人牙慧了。
3、越南撤侨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越南政府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华排华,居住在越南的华侨纷纷到我驻越领事馆申请回国。我国政府于1978年5月27日发表了派船接回旅居越南华侨声明,同年6月15日,“明华”、“长力”两轮(长力号属于国产7500吨级长字型客货轮,分别以“长”字加上“自力更生”、“锦绣河山”、“柳松柏”命名。)从广州黄埔起锚前往越南胡志明市和海防市接侨。从1978 年6 月13 日至7 月27 日,中国驻越大使馆同越南外交部共举行了19 次会议,由于越南方面根本不承认在越南有大量华侨,更不承认有中国难侨,两艘接侨商船根本无法进入越南港口,在台风巨浪和越南军舰的监视中停留在公海上近一个月之久,被迫返航。

明华、长力从黄埔起航接侨
1978年底,因越南发动对柬埔寨武装侵略,中国大批援柬工作人员被迫撤往泰国。1979年1月,中远“明华”、“湘江”、“梁湖”三条船舶再次受命起航,冒险前往泰国梭桃邑港接回我国援柬工作人员1156名。
4、开辟国际航线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1975年8月2日至9月18日,“耀华”轮先后包租承运“日本友好东北、信越农民之船”和“日本友好神奈川县青年之船”访华团,是新中国远洋客轮首驶日本。至1981年,“耀华”轮共运送日本代表团35航次,1.13万人次,航泊东京、博多、下关、名古屋、新泻、北九州、大阪、神户、横滨和仙台等日本主要港口。1984年8月27日至9月13日,“耀华”轮又一次承运“北京青年友好之船”访日团282人到东京、大阪等地访问旅游。
1979年5月,“明华”轮载着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为团长,人大常委会委员粟裕大将为最高顾问的“中友好之船访日团”访问日本,成为了中日友好使船。同年12月,“明华”轮投入国际旅游市场,先后开辟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航线,成为新中国最早经营海上旅游的国际旅游船。
5、退而不休 1979年2月,“建华”轮报废后调拨给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作培训船,1981年5月底报废拆船。
1983年8月27日,“明华”轮退役划拨给招商局深圳蛇口,改作游览设施,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其书名:“海上世界”,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深圳地标之一。(注:叶飞和江波同志的回忆录都将明华轮和光华轮搞混了)

邓小平题词“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夜景
1987年,“耀华”号被出售给香港一家企业,改名为“海龙星”号。1988年, 被打造成游弋在港澳公海内的一艘赌轮,命名为“东方公主”号,曾是东南亚一代最豪华的赌船,享有“海上拉斯维加斯”之称,《赌侠》、《赌神》、《赌圣》等影片都在那里拍摄。因“慕马案”主角之一、原沈阳市副市长马向东一夜豪赌千万而“名扬”全国,2002年,因拖欠船员工资,广州海事法院依法对“东方公主”号进行拍卖,几经易手后,最终被天津市塘沽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买进。现在停泊于天津海河外滩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