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

浩汉网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坦克侧甲雷——准确感知 旁敲侧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司令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在一些热点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反坦克弹药得到广泛运用。其中,就有反坦克侧甲雷。

  一般来说,正面装甲是坦克的防护重点。在复合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加持下,这一部位是现代主战坦克最难以被击穿的部位。于是,为有效击毁对手坦克,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坦克的侧面装甲,这个部位防护力较弱,通常不及正面装甲防护力的一半甚至更低。以美国M1A2坦克为例,其早期车型的正面装甲防护力相当于550毫米厚等效均质钢装甲,而其经过改进的后续车型,侧面装甲防护力也只相当于约100至150毫米厚等效均质钢装甲。基于这一点,各国研究人员开始在坦克侧面寻找将其击毁的突破口,反坦克侧甲雷随之问世并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攻击的是坦克的侧面,反坦克侧甲雷在构造与使用方式上与地 雷明显不同。反坦克侧甲雷不能埋在土里,而需架设在地面之上,包括在道路、建筑物或一些掩体旁,不过其架设地点要求相对隐蔽。俄罗斯的TM-83反坦克侧甲雷甚至可架设在一些树杈上。有的反坦克侧甲雷可以看作触发式的“火 箭弹陷阱”,不过,其发射筒换成了支架,无需肩扛即可自动发射。如美国的M24反坦克侧甲雷,发射的是M28A2 HEAT火 箭弹。

  战斗部构造方面,反坦克侧甲雷“奉行”实用主义理论。有的使用空心装药战斗部,德国DM22 PARM系列反坦克侧甲雷就是如此,其明显标志是带有炸高棒。有的使用爆炸成形战斗部,如法国的MAHF1反坦克侧甲雷,其喷出的是金属“穿 甲弹”,旨在借助自锻破片的动能击穿装甲。还有的采用串联战斗部,以应对爆炸反应装甲,提升毁伤效能。这种不同,也导致各国反坦克侧甲雷在形状和装药量方面有所不同。

  对反坦克侧甲雷来说,准确高效地感知目标是达成作战目的的关键。早期的反坦克侧甲雷用光缆来确定发射火 箭弹时机。以早期的PARM1反坦克侧甲雷为例,其主要是通过一根40米长的特殊光缆来引爆。作战中,光缆有一段被浅埋在道路上,当敌方坦克压过光缆时,受挤压或者断裂的光缆会产生信号回传给火 箭弹的击发机,进而点燃**,将火 箭弹射向坦克侧面。后来,因为光缆需在路面铺设并易遭敌破坏,各国研发了更加先进的传感器,如红外和声学传感器等。与埋设光缆相比,后来的反坦克侧甲雷布设更加便捷和难以发现,很快得到大量运用。如俄罗斯的TM-83反坦克侧甲雷采用的就是红外和声学探测方式,还能遥控爆炸。MAHF1反坦克侧甲雷的改进型,也采用了红外和声学传感器。

  如今,反坦克侧甲雷的感知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多模智能传感器的运用,使一些先进的反坦克侧甲雷开始向“感知—决策—打击”一体化转型。部分型号已可自主判断打击目标的优先级,有针对性地攻击装甲车队中的重要目标。如波兰MPB反坦克侧甲雷可通过配备的声学传感器判别目标类型,结合红外传感器计算目标速度和行进方向,选择最佳引爆时机,攻击一些高价值装甲目标。

  当然,反坦克侧甲雷也有短板,如有的需依靠电池驱动、发射后弹药空中飞行速度较慢等。这些短板的存在,使其有可能失能或被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拦截。


消息来源:新华网      作者:解放军报    曾兴善    李泽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浩汉网 ( 沪ICP备15023160号 )

GMT+8, 2025-9-18 14:58 , Processed in 0.128190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技术支持:浩汉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