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

浩汉网

查看: 1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考船]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凯旋抵沪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司令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0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萌新 于 2023-9-28 19:05 编辑

9月27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15时,自然资源部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了返航欢迎仪式。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总航程1.5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在自主装备研发、新型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据此次科考首席科学家陈陟介绍,此次科考在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方面,共计完成49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布放潜标5套,开展气象探空142组,完成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作业,布放各类抛弃式冰基浮标26套,开展了海面气象、大气成分、气溶胶、海漂垃圾、重力、海水表层温盐、剖面海流、冰区海冰和船舶应力测试等工作,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

洋中脊调查方面,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定点观测、地球物理海面走航观测等内容,完成海底地震测量、大地电磁测量、地质取样、潜标布放在内的8项作业。考察队克服了洋中脊区域冰情复杂等不利因素,经过精心组织,成功布放回收7台海底大地电磁仪和5台海底地震仪,其中地震仪回收率100%,刷新高纬密集冰区回收记录,高效完成预定任务,保障了考察计划的顺利实施,也为相关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科学研究方面,完成海冰、环流、黑炭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4项。借助自主研发的相关观测设备布放,获取了浮冰漂移过程中冻结、融化、挤压破碎或断裂分离的内部信息,精细化揭示海冰热力学和动力学季节性演化特征和内在机理,为海冰模式的优化发展提供观测支持;采用新兴和前沿技术,首次开展海冰厚度无人化智能观测;首次开展多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海冰观测,为北极海冰现场考察提供新的观测手段;获取了长时间连续的高分辨率生态环境信息,为北极快速变化下北冰洋生态系统快速响应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国际合作方面,围绕大气、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等立体调查要素,首次在北冰洋考察中开展了中-泰合作,为全球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围绕多波束、海底地震、重力磁力等多种测量方式,进一步深化了中-俄加克洋中脊地球物理合作调查,为双方共同开展北冰洋地质构造研究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月5日13:55,“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开展了浮标布放、冰芯采集、冰下观测等为主要内容的冰站调查和多参数海洋观测、浮游生物垂直拖网、大气观监测等海洋综合调查,这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该区域开展相关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北冰洋考察在该区域的数据空白,拓展了我北冰洋调查范围,为微塑料、黑碳等国际前沿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区域海冰和洋流变化过程,进一步验证我国自主建造的破冰船破冰和调查能力,为高纬冰区航行和开展科考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过本次考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对北冰洋快速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的认识,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北极国际治理中的态度和作用。

这是55岁的陈陟第一次搭乘雪龙2号科考船前往北极,他说相比自己20年前搭乘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北极考察,随着我国造船能力增强,科考船上设施条件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提升,航程非常饱满顺利。“我们在航程中两次遇到北极熊,还看到了海象,返程中看到了北极光,感觉非常幸运。”

消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副军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沙发
发表于 2023-9-28 10:53 | 只看该作者
考察队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1923

帖子

6925

积分

旅长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3-9-28 19:55 | 只看该作者
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北极国际治理中的态度和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浩汉网 ( 沪ICP备15023160号 )

GMT+8, 2025-9-16 22:50 , Processed in 0.14072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技术支持:浩汉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