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nepiece 于 2021-12-5 16:05 编辑
2.因为「新一代巡防舰」执行出了大问题,所以台湾海军打算根本性地改变方向。首先调整构型,排水量放大就很有可能了。再者,新冒出的「轻巡防舰」,很明显是想赶快整个相对简单的军舰设计,能尽快服役填补空窗(原本「新一代飞弹巡防舰」的时程已经跳票),而台湾海军最老的诺克斯级护卫舰(危险的1200psi高压蒸气推进)役期不好再延。
「轻巡防舰」就会扯到台湾海军内部争执了三十年的问题,要不要二级舰?
(图为1960年代从美国接收的APD快速运输舰之一的福山号(PF835),是1400吨级的「山字号」二级舰之一)
在以前台湾都还是接二手美国船舰的时代,海军船舰分成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就是三千吨级以上舰队型驱逐舰(就是阳字号),二级是一千四百吨左右二战时代的护航驱逐舰(DE)或快速运输舰(APD),就是以前山字号;三级舰就是一千吨以下的二战型快速扫雷舰(最初叫永字号,后来改叫关字号)或者更小的PC巡逻艇。国共海战里,国府主要投入作战的都是二级、三级舰,其中三级舰次数最多。一级舰最初那四艘美援阳字号(二战前形式)是对应解放军海军07型「四大金刚」的,镇山之宝不会轻易出动(后来美国陆续移交24艘二战型驱逐舰是1970年代以后的事情)。
知乎的「山字号」科普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0477356
1980年代,台湾那些二级、三级舰陆续退役凋零,主力都是24艘一级舰阳字号。1980年代台湾海军规划「二代舰」的时候,最初计画是八艘一级舰(PFG,即光华一号)跟16艘二级舰(PCEG,光华二号),众所周知光华一号选择了美国佩里级成为成功级,光华二号最初选了韩国蔚山在台湾引发空前反弹,后来改选法国拉斐特,可拉斐特是三千吨级,于是变成一级舰了。除此之外台湾又引进八艘诺克斯,同样是4000吨级,于是台湾海军「二代舰」成了22艘一级舰(巡防舰),加上500吨级锦江级巡逻舰,中间没有二级舰了。当时二级舰被认为高不成低不就,防空跟反潜都有限,已经不符合趋势。所以二级的作战舰艇在台湾海军就这么消失了三十年。
可是到2010年代后期,美国军方、智库都认为在中国大陆军力急速发展强化之下,海峡两岸军力失衡加剧,台湾把主要资源投注在传统的战斗机、船舰等复杂武器平台,去跟对岸争制空争制海权,已经完全没有胜算,迟早会被解放军的数量淹没而且甚至可能一开战就被一锅端(都在机场或军港),没有效益;所以主张台湾要搞「非对称作战」,配置很多可以隐藏或灵活机动的小东西(小型快速船舰等)与大量导-弹。
在这种观点下,美国会越来越觉得,台湾现在花大钱搞潜艇、搞「飞弹巡防舰」这些期程长、成本昂贵的大平台,远水救不了近火或者没有效益。在2020年,在美国军方直接督促施压台湾「总统府」之下,从「总统府」国安会层级介入军方的建军计画,美制岸基鱼叉反舰导-弹强势插队,要求立刻排入执行,而且数量要一次编足(100辆车400弹);这样台湾军方原有的计画难免会被排挤。
所以,这几天传出的台湾从「国安会」的层级要求海军建造轻巡防舰,如果之后真的发生,意味著在台湾被压抑30年的「二级舰」再度抬头。相较一级舰,二级舰的战斗力比较低,而且因为排水量低到一个门槛值以下了,所以长程区域防空、远海作战等能力肯定完全不具备。
但是二级舰成本低得多,可以建造的数量更多;如果只是要搭载更多攻击性导-弹来防卫本岛(不管外围制海制空),以「非对称作战」的观点,二级舰比一级舰更符合要求。所以如果二级舰未来在台湾海军真的复活,基于必然的排挤效应,一级舰(四千吨巡防舰以上)就必定减少。所以,这样的兵力结构就是,台湾海军活动的范围就会更靠本岛收缩,在较远海域的制海、防空警戒等能力就会衰退。
例如,如果台湾海军真把4500吨的飞弹巡防舰放大到6500吨,单舰成本就会更贵,能负担的数量就会减少。现役22艘一级舰巡防舰(其实以现代标准都是档次偏低的便宜货),将来数量就会锐减。不足的数量就由轻巡防舰弥补;这还真回到了1980年代「原初」光华一号、光华二号「八大十六小」、高低搭配的样子。
当然,这个主意是来自「国安会」高层,台湾海军是低声下气地接受,还是要抵抗一阵子,就接著继续观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