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

浩汉网

查看: 2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首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将开工建造 预计2019年完成

[复制链接]

2919

主题

6499

帖子

3万

积分

军长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2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到中标通知,成为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的船舶建造单位。

  我首造极地科考破冰船本领多大?

  本报记者 陈 瑜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到中标通知,成为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的船舶建造单位。根据计划,我国首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将于年末开工建造,并将于2019年完成建造、投入使用。

  “这将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部总指挥袁绍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船的建造将填补我国船舶工业造船史空白,新船的建造将提升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极大地促进我国极地考察工作。

  填补我国船舶工业造船史空白

  长期以来,船舶保障支撑能力一直是我国极地考察中的一个短板。在极地恶劣的环境下,因船舶自身能力不足,我国南极考察曾遇到很多困难,比如2014年初,“雪龙”船在成功救援俄罗斯被困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后,遭遇密集浮冰被困。

  “极地考察破冰船是在极地恶劣环境中考察作业的特种船舶,对船舶的设计和建造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此类船舶的建造,在我国造船史上还是空白。”袁绍宏说,新船建造选择国外著名船舶设计公司与国内船舶设计单位联合设计、国内造船厂自主建造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破冰船设计理念、技术和经验,掌握建造技术、工艺和标准,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核心技术竞争能力。”

  据了解,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层冰加20厘米积雪中达到2节—3节破冰航行速度,并可在夹杂着多年冰的水域航行,是一艘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此外,新船采用双向破冰新技术——船艏、船艉都可破冰,机动能力大大提高。当破冰船遇到10米甚至15米高的冰脊、冰坝时,可以让船尾顶到冰脊上,然后利用船艉处的螺旋桨排出的尾流将冰脊下部的冰块掏空,实现破冰前行。与“雪龙”船相比,新船在冰区操纵、定位和掉头作业也变得非常容易,更利于海上科考作业和船舶航行安全。

  告别单船作战模式

  袁绍宏说,新船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在环境调查方面能够承担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等基础环境综合调查和观测任务,具备有关气候环境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能力。在资源调查方面,能够在极地冰区海域开展油气资源、生物资源调查,基本具备“摸边探底、潜力评估”的调查能力。

  他透露,新船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与“雪龙”船一起,初步形成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队,编队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和后勤补给。今后“雪龙”船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兼顾走航综合观测调查和数据采样;新船将发挥其独具特色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同时以其高等级的破冰能力和冰区操纵性能,为包括雪龙船在内的极地考察船舶,提供冰区作业支持和救援保障。

  “届时我们将有能力开展规模更大、领域更广的极地洋区和冰区调查航次,大幅增加极区海洋调查航次和作业时间,进一步提升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能力。”袁绍宏说。(科技日报北京8月4日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03

主题

8万

帖子

5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胜利勋章开坛先驱

沙发
发表于 2016-8-8 22:18 | 只看该作者
吨位不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57

帖子

1万

积分

副军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板凳
发表于 2016-8-8 23: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是一万多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2

主题

2万

帖子

11万

积分

副司令

Rank: 12Rank: 12Rank: 12

地板
发表于 2016-8-9 08:5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加快建造,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浩汉网 ( 沪ICP备15023160号 )

GMT+8, 2025-9-18 04:23 , Processed in 0.13768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技术支持:浩汉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