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我国首艘按照绿色化、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舒适化和国际化原则设计建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级综合调查船——“大洋号”在广州中船工业黄埔文冲舶舶有限公司下水,标志着我国探索大洋资源环境的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据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介绍,“大洋号”计划于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届时将有效提升我国对国际海域资源环境的综合调查能力和研究水平。 ■ 本报记者 高 悦 通讯员 陈斯音 应需而生“大洋号” 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需要具备海洋观测、探测的能力。科学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大洋调查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大洋调查至今已走过几十年光辉历程。从普通的海洋调查船到购买国外船进行改装,再到自主设计建造,我国大洋科考船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调查目标从锰结核到富钴结壳,再到热液硫化物等矿产资源不断扩大,调查范围逐渐走向深远海和南北极。 如今,“多船并发探深海,全年无休战风浪”已是我国海洋调查船队的真实写照。“大洋一号”“东方红”“向阳红”“科学”“实验”等系列科考船相继问世,为我国深海大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深海大洋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要满足全球化海洋调查常态化、业务化和广泛开展海洋调查国际合作的需求,现有船舶数量和功能还远远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大洋科考向着高质量迈进的步伐。 早在2005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就全面分析了我国大洋调查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启动筹备“大洋号”的立项事宜。 经过专家团队的多次研究讨论和反复调研论证,最终确定“大洋号”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设计、广州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 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大洋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要求,该船隶属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配合建造。2016年11月签订建造合同,2017年8月开工建造,今年3月上船台,“大洋号”建造驶上了“快车道”。 同心协力造“精品” 按照设计,“大洋号”总长98米,型宽17米,型深8.8米,设计排水量4780吨,续航力超过14000海里,自持力60天,是一艘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新一代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 由于“大洋号”对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施工难度大、任务时间紧”成为项目团队必须克服的难题。团队以满足大洋多种资源探查为主、兼顾相关深海多学科研究需求为目标,船东、船厂、设计院所、检验机构等全程参与设计建造,既保证了船舶质量、进度,又满足了船检规范要求。 接到配合建造任务后,海洋二所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驻厂配建组。由所长李家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所长郑玉龙任驻厂配建组组长,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广泛调研国内外先进科考船,充分吸取各方经验,科学制订实施方案,并引进船长、轮机长、机电员等专职人员驻厂配建。为确保“大洋号”的科考性能可靠,海洋二所还专门抽调了实验室技术人员,驻厂跟踪实验装备和科考装备的建造。 针对“大洋号”项目关键技术多,技术难度大的特点,701所成立了由总设计师领衔的设计师团队,成员涵盖船、机、电等各专业。他们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多次组织专项加班,有效保障对船厂的供图节点。为攻克“大洋号”的主要平台系统、减震降噪系统、调查系统等关键技术,设计团队组织参与了近20次的专项技术研讨会和评审会,确保了工程开工、上船台和船舶下水等重要节点顺利进行。 为保障“大洋号”顺利建造,黄埔文冲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公司副总工带领的技术团队,集中了船厂优势技术力量全力推进,并及时解决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自项目启动以来,他们先后组织了对直叶桨安装调试、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等8个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顺利完成了全船45个分段、3个总段搭载和推进系统等主要设备安装和调试,以一流的建造工艺确保了先进设计理念的“落地生根”。 科考通行“四大洋” 作为我国探索大洋资源环境与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大洋号”装备了超过50台(套)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实验室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具备了高精度和长周期的海洋地质、海洋动力、海洋生态和海气环境等综合海洋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能力。 除了强大的科考功能,“大洋号”的平台性能也达到世界一流、全国领先水平。 该型船采用直流母排全电力推进,配备4套可变速柴油发电机组,可使全船实现最佳的节能环保工况。船艉对称设置两套具备减摇功能的超低水下噪声2750千瓦直叶桨推进器,是国内船舶首次应用该技术。 船艏设置了1台1000千瓦伸缩式全回转推进器,使全船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能和动力定位能力,以及良好的耐波性和抗风浪能力。可在4级海况进行深海遥控潜水器、深拖等调查设备的收放及直升机悬停作业、5级海况进行海上定点调查作业。船体冰区支撑达到B3级,可满足穿行四大洋要求。 依靠这些先进的调查设备和科考平台能力,“大洋号”未来不但能勘探考察大洋底部的复杂矿区,还可兼顾相关深海领域科学研究,执行大洋海底固体矿产资源、大洋生物(基因)资源、大洋环境信息资源、大洋中脊与海底深部、大洋动力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大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等多项大洋调查任务。 “大洋号”交付后将与“大洋一号”“向阳红”等系列科考船优势互补、协力探海,必将进一步提高深海大洋调查支撑保障能力,为推动国际海域资源环境研究水平迈上新台阶发挥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