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

浩汉网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歼-20为什么需要野兽模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司令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8 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来流传一张图片,显示歼-20翼下两对双联挂架挂载了8枚PL-15中程空空导-弹。歼-20本来就能在机内武器舱内挂载4枚PL-15,改用折叠弹翼后,可望增加到6枚。还有更新的PL-16,据说也是折叠弹翼的,还装备了主动电扫天线,性能更加强劲。也就是说,总共可携带14枚中程弹。当然,别忘了侧弹舱里还有2枚PL-10近程弹。


这或许说明了中国空军对隐身时代的空战有了新的认识。对隐身时代空战的经典理解是狙杀战:隐蔽地进入发射位置,用远程武器一击夺命,然后隐蔽地逃遁、再进入,重来一遍。因此,隐身是第一重要的,这是狙杀战的前提。速度也很重要,这是转移战场和再进入的必要条件。必要的“弹舱深度”也是需要的,但过大并无必要。狙杀都是针对高价值目标。现代空战战场上,已经不大可能有一大堆敌机搞“机海战术”了,谁都玩不起。

但F-35A首先推出“野兽模式”,翼下两对双联挂架挂载8枚AIM-120,机内武器舱内挂载6枚(需要Sidekick weapons bay adaptor,否则是4枚),再加翼尖下2枚AIM-9X,共14枚中程弹和2枚近程弹。F-35A将是F-15C、F-16C的替换,需要大载弹量来满足大群目标的空战拦截任务需要,比如说大群巡航导-弹或者巡飞弹。另一种模式是用一些隐身模式(武器全内载)的F-35A在前方穿针引线,后方的F-35A作为“导-弹卡车”,在前方引导下用远程的导-弹火力歼敌。这是隐身的五代战斗机和大载弹量的四代战斗机的典型搭配,但美国空军除了有限的F-15EX,将不再有大载弹量的四代战斗机可用,只有野兽模式的F-35A顶上去了。

但中国空军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歼-16是理想的大载弹量四代战斗机(确切地说,应该是四代半了,因为航电和武器系统向五代看齐),并不需要“野兽模式”的歼-20担当这样的任务。机龄也不是问题,大量歼-16的机龄不比歼-20长,所以也不存在“歼-16退役后歼-20需要顶上”的问题。但歼-20有“野兽模式”了。歼-20在“野兽模式”下具有与F-35A“野兽模式”相同的载弹量,但PL-15的射程比AIM-120更远(PL-15的存在本来就是美国空军颜值AIM-260的动力),PL-10的射程也不低于AIM-9X。歼-20的速度比F-35A更快,机动性更好。“野兽模式”下的歼-20也会有笨重的问题,但会比F-35A好很多,毕竟速度和机动性的起点高很多。

问题在于:“野兽模式”的歼-20是干什么用的?有一个可能:中国空军认识到,隐蔽接近、一击夺命是一锤子买卖式空战。随着反导-弹技术的提高,一击不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必须考虑多次交战的可能性,必须用加大的弹舱深度来确保空战的胜利。另一方面,隐身涂料和其他措施可能也降低外挂导-弹的雷达反射特征,重要的是空战战场高度“噪杂”,追求纯净环境下的高度隐身或许并无必要。

同时,歼-20携带大量外挂后,隐身依然比歼-16携带同样外挂更好。这意味着“隐身模式”的歼-20前出穿针引线,“野兽模式”的歼-20殿后,依然保持足够的整体隐身,可以结合隐身和远程火力大量歼敌。这或许对隐身战斗机之间的空战格外重要。隐身意味着缩小的截获窗口,这对战斗机和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对于“门板”级目标,PL-15可以用足200+公里射程;对于隐身目标,实用射程可能不过50-70公里。问题不在导-弹的动力射程,而在于机载雷达和弹载雷达的截获距离。前出引导的歼-20需要逼近目标(但依然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才能可靠引导,后方发射的歼-20也需要上前一步,才能保证导-弹有超过通常需要的能量,可以在一闪而过的窗口里捕捉成功、会聚上去、消灭目标。这样的认识只有在大量隐身战斗机的空战实践(在和平时代就是实战演习)中才可能获得,拍脑袋是想不出来的,仿真研究也靠不住。

隐身战斗机之间的空战依然是发展中的艺术。很多在隐身时代之前的想象在实践中会被证明想多了或者想少了。战争历史一再证明,战前的“想当然”经不住实战检验。重机枪刚出来的时候,人们以为只要有重机枪交叉火力,就是固若金汤的防线;密集炮火刚出来的时候,人们以为地毯式轰击是清零防御的可靠法宝;空中火力刚出来的时候,人们以为空中力量决定战斗;坦克刚出来的时候,人们以为火力、机动、防护的完美结合否决了任何防线……这些“以为”都被战争实践“教做人”了。

隐身战斗机能靠狙杀战打天下,或许是最新的“以为”。“以万全应万变”还是需要的。加大弹舱深度、提高速度和机动性、改善防护(包括软防护和主动防护)就是万全用的。


消息来源:观察者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浩汉网 ( 沪ICP备15023160号 )

GMT+8, 2025-9-18 05:21 , Processed in 0.175797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技术支持:浩汉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