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

浩汉网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火星-19的成功发射,看朝鲜的洲际导-弹发展思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司令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1日,朝中社终于披露了10月31日晨试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型号,据披露,朝鲜人民军导-弹总局于10月31日晨、在大同江畔试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型号为火星-19型,朝中社还同步刊发了火星-19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照片。也正是这组照片,让我们可以一窥火星-19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诸多技术细节。

火星-19的外形设计
首先不得不说,尽管火星-19的外形和俄罗斯的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有些相似,但二者的设计细节完全不同,从中体现出了朝鲜导-弹设计人员的独创性。比如从导-弹发射筒头罩的设计来看,俄制洲际弹道导-弹普遍采用前抛式的头罩,导-弹起竖前操作号手首先解锁头罩,发射筒头罩自然落地,然后导-弹起竖。火星-19则似乎使用了特殊的头罩-车体一体化设计,发射筒头罩在下方有铰链,可以和车体固定在一起,发射筒起竖前,头罩打开但不落地,依然连接在车体上。不清楚朝鲜如此设计的意图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节约资源?还是为了核实战服务、在发射完毕后、可以将发射车伪装成没有发射过的样子,欺骗敌人的航天侦察,让敌人可能对朝鲜打击后的核实力做出误判?对此我们不得而知。


从朝中社的视频看,火星-19的这个尾罩侧推发动机,火焰非常明显,可以看到火星-18和火星-19一样,都使用了非常厚重的尾罩。这个弹体尾罩,和俄军的RT-2UTTKh“白杨-M”和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的轻量化尾罩完全不同,倒是类似于大名鼎鼎的R-36MU“撒旦”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大型尾罩,也不清楚朝鲜为何会舍弃轻量化尾罩、而是采用体积如此之大的尾罩。按理说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筒寸土寸金,能轻量化的东西就绝不会把体积搞大,唯一的解释,就是朝鲜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似乎还未能攻克轻量化尾罩,这倒是给了我们评估朝鲜固发技术的侧面。


火星-18与火星-19的疑问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火星-18洲际弹道导-弹和火星-19洲际弹道导-弹,这两种洲际弹道导-弹为何会同时出现。记得在2023年4月份朝鲜第一次试射火星-18的时候,我们的判断是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了,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根据中俄两国洲际弹道导-弹的装备体系来做的参照。

中俄两国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基本都分为这样几类,一是机动式固体弹,二是井射式固体弹,三是井射式液体弹。第一种对应DF-41和RS-24“亚尔斯”,第二种对应的还是这两种的井射式型号,第三种对应DF-5B、R-36M/M2。三种类型的洲际弹道导-弹部署模式不一样,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通常来说,需要长时间整备的液体燃料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第一次打击武器,而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承担的任务就相对比较通用一些。

对于朝鲜而言,火星-18可以对应中俄两国通用固体弹的地位,简单来说就是相当于RS-24“亚尔斯”和DF-41,既可以采用冲刺式发射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地下井发射的模式,是一国洲际弹道导-弹真正的中坚。从火星-18的射程来看,2023年4月的高弹道发射,打了一个接近6000千米的高弹道,这意味着它的最大射程在12000千米以上,火星-18的性能非常好,完全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接下来无非是拓展洲际弹道导-弹部署模式的问题。因此,对朝鲜来讲,要提高它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生存性,只有两种渠道:其一是建设3000psi抗压强度的强固发射井,以朝鲜的财力和工程实现能力怕是会比较困难,其二是发展“侏儒”这样的轻量化、小型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小型洲际弹道导-弹可以采用6轴发射车,利用朝鲜的道路进行机动应该相对好办一些。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广域部署模式,在多个阵地之间机动跑位,以此提高反制的难度。当然,以朝鲜的技术能力,估计“侏儒”这种东西对朝鲜来讲也是过于勉为其难了,因此,朝鲜维持现有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装备谱系从理论上说就已经足够满足需要了。


从射程上来说,火星-19确实表现出了极高的射程性能,以其7000千米以上的最大射高来看,它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5000千米以上,从朝鲜北部发射时别说可以打到美国本土,连打到南美洲都绰绰有余,对于朝鲜来讲这15000千米完全是过剩的性能。而为了这个过剩的性能,火星-19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小,它的11轴发射车(TEL)和火星-17是完全一样的,估计做了一定的技术改进之后直接拿来用了。相应的,它的部署方式和火星-17大概率也是一样的,完全没法在路上机动,只能呆在平洞里冲刺式发射。对于朝鲜来讲,火星-19的存在,如果它的投掷构型和火星-18是一样的,那么它的射程性能完全过剩,同时它的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相比火星-18还没有本质提高,朝鲜搞这么一个堪称巨大的、世界上最大的固体陆基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到底图什么?


火星-19的定位猜测
因此,火星-19的研发初衷和在朝鲜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体系里的位置,我们只能做做猜测了,有这样几种可能吧:

第一,火星-19的装备位置,可能替代的是火星-17,朝鲜认为火星-17洲际弹道导-弹作为一种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可能在发射反应速度上依然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将火星-17这种重型液体弹也用固体弹取代,从而提高自己洲际弹道导-弹的整体生存能力。

第二,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安装重型弹头、或者多弹头分导式载具的需要,理论上说射程越远,相应的投掷重量余量就越大,可以安装的重型弹头当量就越高,可以安装的多弹头分导式载具的数量就越多。但对朝鲜来说,在弹头数量可能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将大量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并不符合提高战场生存能力的要求,再说了火星-18导-弹理论上也可以安装多弹头分导式载具。

第三,火星-18导-弹的性能依然不佳,但是这个假设可能性不太大。火星-18的性能再不行,在一定的投掷重量下已经做到了12000千米的射程,能够满足覆盖美国全境的需要,除非火星-18打出去的弹头是空的,投掷重量是造假的,才会有进一步研发体量更大的火星-19的必要。但是起码目前为止,我们没看到火星-18的投掷重量存在较大误差的确凿证据存在。

总而言之,朝鲜的火星-19洲际弹道导-弹,依然是一种有点模糊不清的武器——研发意图和装备位置不清楚,承担的任务也不清楚,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才能摸清火星-19的情况,我们还是继续观察吧。


消息来源:观察者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浩汉网 ( 沪ICP备15023160号 )

GMT+8, 2025-9-18 13:28 , Processed in 0.16560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技术支持:浩汉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