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

浩汉网

查看: 157|回复: 2

003型航空母舰是“成熟平台”,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326

回帖

21万

积分

副司令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25-11-1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这几天,网上先后流传出来的、真伪难辨的中国海军新一代航母“19”舰、“20”舰的模型已经引发热议。而官媒则表示,在“福建”舰服役之后,中国海军航母要转入“量产阶段”,更是给人以无尽遐想。我们真的又要像以前下饺子一样开始建造航空母舰了?

​中国航母的发展与需求
航母“量产阶段”是几个意思?中国海军的航母建造速度真的要提速了?其实,中国海军航母的发展之路,就从我们这三艘航母来看,可以说三艘航母完成了“三步走”的跨越,每一艘航母都有一定的技术进步,每一艘航母都为下一阶段的航母建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首舰“辽宁”号航母尽管是苏联红海军1143.6航母继续建造的产物,但是起码让我们摸清了航母这种大型战斗舰艇是怎么建造的,弄清了航母设计,建造的基本流程,通过实施航母改造工程完善了一整套工程管理,培养了一套完整的施工队伍,成为我航母建造工业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二号舰“山东”号航母,是1143.6航母基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部分研仿改进之后,自主设计的产品,二者总体设计接近,但是我们的总体设计更为科学。该舰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在续建“辽宁”舰的基础上,基本上具备了从头开始,完全自主设计,自主施工,且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特化设计,建造一艘6万吨级中型航空母舰的能力。“山东”舰的出现,是中国海军航母从“续建”向“自研自建”,完全具备了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能力的标志。
在先后续舰了“辽宁”舰,自主建造了“山东”舰后,此次服役的“福建”号航母是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一是首次突破了8万吨级舰体的建造和施工以及相关管理技术。如果说6万吨级航母还是属于中型航母范畴,那么“福建”号的吨位和舰体已经达到了大型航母的水平。以其飞行甲板面积和航空作业能力来看,更是达到了类似于“尼米兹”级的超级航母水平,标志着中国海军至此具备了建造大型乃至超级航母的能力。二是全面验证了先进船电和先进航空作业系统。包括和055大型驱逐舰比较接近的综合射频系统,先进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装置,先进精密进近和自动着舰系统等,整个系统比“山东”号航空母舰又先进了一代。部分系统的技术性能甚至直逼美国海军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水平,标志着中国海军在航母分系统的设计、制造上全面成熟。

同时,“福建”舰的动力系统等,也经过了前两艘航母的验证,能够满足技术要求,该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已经突破了大型和超级航母的建造技术,整个航母系统工程全流程都已经被打通了。以“福建”号航母服役为节点,可以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参透了,一艘大型航母乃至超级航母应该怎样建造——怎样设计,怎样施工,怎样工程管理,怎样试航试验,怎样形成战斗力,配套的各种分系统,包括舰载机也都万事俱备了。且“福建”号航母的这正常排水量8万余吨的体量,其实并不小,满载排水量已经超过美国海军的“小鹰”号航母。

某种程度上来说,该舰就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仅次于“福特”级和“尼米兹”级的大型航空母舰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航空母舰,最起码从技术上来说已经具备了实施量产的条件,而003型航空母舰的舰体、船电、航空等分系统的设计都很优秀,具备了以其为基础进行量产的条件。而从海军战略需求的角度来说,很明显,我们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现在3艘航空母舰的格局,无论是从海军军事战略还是从装备战略上来讲都是如此。从海军军事战略的角度看,我们和强敌的航母对比现在也不过是10比3,即使考虑到在航率之类的因素、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也只不过是6比3。且还必须考虑到我们的“辽宁”号和“山东”号绑在一起,才跟“尼米兹”级差不多这样一个因素。

因此,即使是从单纯的军事实力均衡的角度看,我们的航母都有必要继续建造,以确保和主要假想敌实力大致均等。更不用说,未来随着太平洋海域的打开,我们的航母肯定也是需要全球巡航的,东非、西非、拉丁美洲等都有可能出现中国海军的航迹。这种情况下,光凭1艘具备电磁弹射能力和舰载机合同作战能力的航母,绝无可能承担这么繁重的全球存在任务,这必须通过更多的航母来实现。最后从装备角度来看,航母这种装备,毫无疑问是绝对不能断线的。一旦断线,那么技术工人四散,设计能力缺失,配套厂家转产的代价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弥补回来。因此必须一直建造下去,维持航母设计和建造能力,也维持大型战斗装备建造能力不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海军军事战略,海军的装备战略,都在呼唤着航母必须继续生产乃至量产。


中国航母如何进行“量产”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如何“量产”航母呢?咱说几个观点吧:

其一是目前003型航空母舰的总体设计,已经比较优秀,只有继续微调的可能性。比如“小鹰”级的舰体长度从早期的319米延展到了323米,延长了4米,满载排水量从1号舰的8.1万吨提高到3号舰的8.4万吨。对于003型航母来说,做出这种调整完全正常。毕竟,我们的飞行甲板,起降作业设备设计,还有诸如弹药升降机和飞机升降机等,都还有进一步微调完善的空间。对于同一型航母来讲,在舰体和飞行甲板基本设计冻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设计微调本身也属于量产的范畴嘛。而动力系统呢?要看我们未来的动力系统是继续选择蒸汽轮机还是燃气轮机,如果是蒸汽轮机的话,那么可能现在的舰岛外形就没有太大的调整了。而如果是燃气轮机的话,考虑到它的进气量可能会相当大,那么舰岛的外形还是有调整的可能性的。再说,后面我们的重点不是常规动力航母。

其二,既然说到核动力航母了,那么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来了,等到我们有了核动力航母以后,003型航母还有必要量产吗?当然有,一方面,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和试航周期都会比较长,作为核动力航母的首制舰,它本身也会有自己的量产周期。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等核动力航母成熟之后,才能进入量产阶段。而在这过程中,总不能让我们的航母断线吧,所以先量产常规动力航母是可行的。二方面,即使我们的核动力航母出来了,成熟了,乃至也可以量产了,也不意味着常规动力航母就要停产。毕竟我们之前说过了,即使是冷战时期的美国海军,也是核动力和常规动力线并行的。与核动力航母相比,常规动力航母在航率高,维护比较简单,在坞维护周期短都是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打大规模高端战争的时候,核动力航母可能半天出不来,但是常规动力航母可以多艘在航。因此,常规动力航母自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未来我们维持核动力和常规动力航母双线操作是必须。

总的来讲,既然003型航空母舰,官方表示到了量产的节点了。那么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就坐等着该级舰后续有没有量产的消息出现好了。但是2026年,相信所有人的目光,会集中在另外一艘大船身上。相比之下,它的出现会让刚刚服役的“福建”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成过气网红。所以,还是那句话,2026年,我们继续共同期待!


消息来源:观察者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216

回帖

1万

积分

师长

Rank: 9Rank: 9Rank: 9

开坛先驱

发表于 2025-11-1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蓝基石:量产福建级航母的战略必然性

当福建舰在三亚军港完成入列授旗,舷号18的巨舰携电磁弹射的技术突破踏海而立,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与“电磁弹射时代”的双重跨越。这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8万吨级巨舰,不仅实现了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的技术跃升,更重构了区域战略平衡的底层逻辑。在海洋权益博弈日趋激烈、国家发展利益向深蓝延伸的今天,量产福建级航母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维护主权安全、保障发展利益、塑造战略格局的必然选择。

量产福建级航母,是**安全困境、筑牢防御纵深的核心支撑。当前亚太海域的战略博弈日趋复杂,部分国家依托航母编队推行“航行霸权”,第一岛链内的军事围堵与海域争端交织叠加。福建级航母搭载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超90%,故障率仅为美国福特级的1/22,可支持歼-35隐身战机、歼-15T重型战机、空警-600预警机组成的全谱系作战集群,形成“500公里预警+隐身制空+远程打击”的立体作战能力。单舰日均舰载机出动能力可达120架次,三艘编队即可实现关键海域的持续存在与全域覆盖,将防御纵深从近海推向远海,彻底改变“近岸防御”的被动格局。面对复杂的海空威胁,量产福建级航母能构建起“岸基力量+航母编队+区域拒止体系”的多层防御网络,让“拒敌于国门之外”从战略构想变为现实战力。

量产福建级航母,是保障发展利益、联通全球格局的战略纽带。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80%以上的外贸货物依赖海上运输,海上能源通道、贸易航线已成为国家经济的“生命线”。从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到印度洋航运安全,从极地科考保障到海外利益维护,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需要与之匹配的远洋护卫能力。福建级航母编队凭借1万海里续航力,搭配055型驱逐舰、901型补给舰和攻击核潜艇,可构建3000公里立体防御圈,既能应对海盗袭扰、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能有效震慑针对海上通道的恶意封锁。量产该型航母将形成多编队轮换部署能力,实现对关键航线的常态化护卫,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坚实安全保障,让中国的发展利益延伸到哪里,安全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量产福建级航母,是激活产业集群、巩固技术优势的核心引擎。福建舰的快速入列,背后是中国航母产业链100%自主化的成熟支撑——从舰体钢材到动力系统,从电子设备到舰载机,全链条自主化生产彻底摆脱了外部技术依赖。其2022年下水、2025年入列的高效建造周期,证明中国已具备大规模量产航母的工业基础。量产过程将进一步降低单位制造成本,推动电磁弹射、隐身舰载机、综合电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的迭代升级,形成“研发-量产-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这种技术溢出效应将辐射船舶制造、航空工业、电子信息等多个高端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让国防工业实力与国民经济发展形成双向赋能。

量产福建级航母,是打破霸权垄断、重塑战略平衡的关键变量。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航母数量优势垄断海权话语权,11艘核动力航母构成的美军编队长期主导全球海洋秩序。福建级航母的技术突破已改写全球航母竞争格局——其电磁弹射可靠性远超福特级,舰载机作战效能比肩甚至超越美军同类装备,而体系化作战能力更能依托岸基支援与区域拒止体系形成非对称优势。量产该型航母将彻底打破“西方航母垄断”的局面,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海上力量。多艘福建级航母组成的编队,可在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关键海域形成战略存在,推动全球海洋秩序从“霸权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型,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公平的海洋权益。

历史已经证明,海洋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航母则是海洋强国的核心标志。福建级航母的量产,绝非“军备竞赛”的选择,而是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升级实践,是维护全球海洋安全与稳定的积极贡献。从辽宁舰的“零的突破”到福建舰的“技术领跑”,中国航母发展的每一步都承载着民族对深蓝的向往与对和平的坚守。量产福建级航母,终将让中国海军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征程中步履更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蓝航路上行稳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216

回帖

1万

积分

师长

Rank: 9Rank: 9Rank: 9

开坛先驱

发表于 2025-11-1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文章,AI写起来贼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浩汉网 ( 沪ICP备15023160号 )

GMT+8, 2025-11-25 14:40 , Processed in 0.191628 second(s), 21 queries , MemCache On.

技术支持:浩汉防务-浩汉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4-202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