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所型号总师、专业副总师赵霞:浩渺蓝天 绽放精彩

朴实的装束、干练的性格、谦逊的品格。35载航空情,在她情有独钟的飞机设计专业,无怨无悔、辛勤耕耘。漫漫航空路,伴随着她一路艰难走来的,是一串串接踵而至的荣誉和奖励,在她不知疲倦的身后,留下的是令人刮目的工作业绩: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集团公司航空报国金奖、突出贡献奖、“狼团队”奖、风云人物、航空之星。她,就是沈阳所型号总师、专业副总师、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赵霞。 1982年,赵霞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来到沈阳所工作。她先后参加、主持了10多个重点型号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型号研制和预研课题研究工作,是国内航空飞行器总体气动布局设计专业第一个女副总师,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多次荣立部级一、二、三等功。 为国家研制出好用管用的武器装备 赵霞把平凡的工作岗位当做她报效祖国的人生舞台,以使命与崇高、责任与担当,让无悔的人生绽放精彩。 某型飞机研制面临关键任务系统技术先进、逻辑关系复杂和系统试验环境资源冲突、验证项目数量大、周期长等诸多困难。作为该型飞机总师,赵霞针对该型号特点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组织制定型号研制的顶层规划、飞机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实施途径,采取提升手段、并行启动、科学管理、强化落实、严格管理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确保设计、试验、试制、产品研制无缝穿插、并行推进。 某新型号研制,面临研制新技术多、周期紧张、系统复杂并高度并行等严峻形势,作为该型号的常务副总师,在所长、型号总师领导下,赵霞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靠前指挥,决策、措施、管理“三到位”;设计、制造、试验及试飞整体联动,“两办”、现场指挥部和月例会制度、“724”工作制安排重点试验;组建专业副总师和技术骨干为主的高水平技术保障团队,强化两地试飞保障和问题处理力度;厂所协同,任务、计划、责任“三落实”。一个个创新的管理思路、一条条迥异的举措方案、一项项攻克的技术关键,化为了工程研制的强大推力。 设计出中国战机自己的气动外形 飞机性能的好坏,气动布局设计水平及风洞试验的结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气动力专业副总师,赵霞全面负责气动力技术决策、专业建设及发展方向确定,主持多个型号的气动布局设计、演示验证及预先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她总是在思考、探索与论证,采用怎样的气动布局才能满足设计要求,攻克哪些关键技术才能提高飞机性能?她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多种型号研制、演示验证、新型号立项论证等飞机气动力设计、关键技术攻关、风洞试验与试飞验证等工作,突破了高隐身飞机气动、隐身、结构一体化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鹘鹰等飞机设计中,针对气动布局设计的特殊要求及自身设计难点,组织完成并确定了气动布局、进气道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气动力及进发匹配特性。在珠海航展上,鹘鹰震撼亮相,这里无不凝结着赵霞的智慧和心血。 赵霞积极探索航空领域的新技术,持续跟踪国际航空技术的前沿。作为多个预研课题主要负责人,带领课题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突破关键技术,优化技术方案。经过多年的创新与探索,在多项新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某总体气动布局设计课题被总装备部评为优秀课题,并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和团队一起战斗是最快乐的事儿 谈到赵霞,同事们这样说:“作为一名领导她让人爱戴,作为一名设计师她让人敬佩,作为一位朋友她让人喜爱”。身临一线的关怀、始终如一的执着、坐镇现场的指挥、忘我奉献的情怀,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风洞,是气动布局设计的试验场,风动试验条件异常艰苦。在某型飞机重大试验中,赵霞不辞辛苦,两个月先后六次往返三地,主持解决试验重大问题,详细评估布局方案,决策后续布局方案设计。每到现场,她把行李一放,便钻进震耳欲聋的试验现场中,分析试验数据,绘制曲线,给出结论,果断决策。 无论在设计、试验现场,还是在试制、生产现场,你常常会看到她不知疲倦的身影。在某试验基地,由于水土不服,赵霞病倒了,整整一周吃啥吐啥,靠打点滴坚持着。参研人员至今还记得,那一个夜晚,她赶回所里,不是走而是“挪”进加班现场,一起查找解决某型飞机试验出现的问题。参研人员说,看到疲惫、羸弱的她,我们都心疼啊。 “飞机设计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同时这个行业也非常枯燥,成天面对的只有数据点、曲线和技术报告,但是技术责任重大。要想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甘于奉献,我的工作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赵霞如是说。 回首30余载航空路,面对荣誉与奖励,赵霞依然平静淡定。为了那一片浩渺蓝天,为了那一份责任与使命,她仍一如既往、潜心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