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w_0909 于 2017-1-21 17:35 编辑
我国的国家海上救助力量2 作者:鹤飞天际 发展巩固 1973年10月9日,我国对外贸易部租用的希腊籍货轮“波罗的海·克列夫”号从菲律宾至上海运输木材时在我国台湾海峡福建厦门以东40海里遇台风袭击遇险,请求我国救助,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当时还不具备在恶劣海况下的抢险施救能力,致使该船沉没,14人失踪(另9人被新加坡商船救去)。 此起事故震惊中外,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周总理指出要尽快改变我国救捞工作的落后面貌。1973年底,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其办事机构设在交通部,负责统一部署和指挥海上船舶防台风,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以及海难救助工作。1974年,交通部相继成立广州、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同时在国内外新建救助船舶,加强了海上救助力量。
1974年,救捞局和上海船舶设计院在沪救6号的基础上开发出了2600马力救助拖船,该船船长60m,型宽11.6m,型深5.7m,满载排水量1472吨,航速14节,续航力2200海里。该型船先后在芜湖造船厂,文冲造船厂,东海造船厂建造45艘,其中为救捞系统建造了约28艘,是当时海上救助的主力船型。 广州救捞局的该型船命名为穗救202/204/205/206/207/208/209和穗救拖4/5/8。上海救捞局的该型船命名为沪救1/2/5/6/7/8/9/18/14。烟台救捞局的该型船命名为烟救8/9/10/11/12/13/14/15/16等10艘。目前,这批船大部分已退役,南海救助局目前有南海救198(穗救208),南海救199(穗救209)在役;东海救助局目前有东海救196(沪救2),东海救 195(沪救1)在役;北海救助局有北海救199(烟救16)在役,它们也即将退役。
南海救198轮
2013年7月12日南海救198轮救助失去动力的渔船“琼儋州13080”
南海救199轮
东海救195轮
东海救196轮
2015年5月,东海救196轮救助突发急病船员 1974年交通部向日本日立造船株式会社向岛船厂订购两艘9000马力远洋救助拖轮“沪救101”和“穗救201”。上海救捞局派出5人船舶监造小组赴日监造。“穗救201”由交通部拨给广州救捞局。“沪救101”原定拨分给上海救捞局(所以定名“沪救101”),建造后期变更决定,改为分配给烟台救捞局使用。穗救201轮1975年8月入列,船长×宽×型深87×14×7m,吃水6m,满载排水量4037吨,最大航速18.8节,系柱拖力80.4吨,主机功率3310KW×2。 沪救101轮于1994年1月失火焚毁。
穗救201轮 2001年5月,由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以及陈忠、陈文忠,袁国民等五位组成的专家组赶赴土耳其,指导瓦良格号航母的拖航工作,后来为进一步加强拖航能力,广州救捞局穗救201拖轮前往南非,完成后半段拖航任务,2002年3月4日,“瓦良格”终于被安全拖抵大连港。穗救201轮目前已经退役。
穗救201拖带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进港 1976年9月,上海救捞局从日本新泻铁工厂接回订造的设施先进的海上自航打捞工程船“沪救捞3”号。该轮总长103.6米、两柱间长97.74米、船宽16.03米、型深7.9米,满载吃水(平均)5.07米,总吨位3216.53吨,干舷高2.83米,最大航速每小时17.1海里,常用航速每小时15海里,续航力达5000海里,采用2只可变螺距螺旋桨推进。该船2009年退役。
沪救捞3号 1977年5月,交通部奉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从上海、广州、烟台3个救捞局调集148名潜水员、“沪救捞3”轮等2艘打捞工程船、7艘打捞辅助船,与海军东海、南海、北海舰队组成联合打捞队伍,历经4年的季节性施工,完成了“阿波丸”打捞工程任务,共捞起遇难者遗骨310具,私人遗物1081件,由中国红十字会分3批转交日本方面;货物5418吨,仅锡锭一项就达2872吨,价值4000万美元。但限于当时技术水平,部分残骸未捞出,是否还有更多文物目前还是未知数。
阿波丸号 1978年,全国专业救捞业务管理机构——交通部海难救助打捞局成立,下设烟台、上海、广州救捞局(各海难救助局后来更名为海上救助打捞局),加强了对全国救捞力量的同一领导和指挥,至1980年,烟台和广州救捞局先后建立了秦皇岛,荣成,厦门,汕头,北海,湛江,三亚等救助站,和原有救助站一起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沿海水域的救捞网络。
80年代初的厦门救助基地 1978年11月1979年8月,交通部向香港宏德机器铁工厂有限公司订造的4艘4410千瓦(6000匹马力)远洋救助拖轮陆续完工交船,德平号分配给上海救捞局,德安号分配给烟台救捞局,德顺和德利分配给广州救捞局。该轮总长66.40米、两柱间长60米、型宽12米、型深5.8米,空载吃水(平均)3.3米、满载吃水(平均)4.49米,总吨位1186.19吨,满载排水量1940吨,系柱拉力50吨,最大航速每小时16.26节,常用航速每小时15.10节,采用双主机双可变螺距桨推进。德安号和德利号目前已退役。 德顺轮2003年划归南海救助局,更名为南海救159,后重新划归广州打捞局,2009年改建。
德顺轮 1985年6月11日德平轮将已报废的排水量为1.3万多吨的航空母舰“墨尔本”号从澳大利亚悉尼安全拖抵广州,2003年以后德平轮划归东海救助局,改名东海救159,2013年退役。
1985年3月,广州造船厂通过华联船舶有限公司,经投标向澳大利亚购买了墨尔本号航母,并与广东中山市拆船公司联合对其拆解,我国海军第一次全面接触到了航母和弹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