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办的可持续渔业与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余名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
我国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今年两会中环境和生态问题也仍是热点问题之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可持续渔业与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正是为了贯彻落实“十三五”发展理念,推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修复进程。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陈雪忠主持,议程分为专家介绍和交流讨论两个环节。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杨红生,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筹备组执法执勤组副组长俞国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丕茂、全为民,浙江海洋大学校长吴常文,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唐议,大自然保护协会资深科学家Boze Hancock,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律师Brad Sewell,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渔业科学家Cody Szuwalski,以及南澳大利亚渔业局水产政策与环境部门总管Heidi Alleway等相关中外专家,从渔业法律、渔业执法、渔业资源评估和海洋保护规划等不同角度对中国、美国和南澳大利亚在可持续渔业与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介绍。会上,中外专家就人工鱼礁建设、牡蛎礁修复、渔业法律法规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研讨中,中外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是每个国家发展的进程不同、国情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项目代表赵鹏表示,他们很愿意同中国水产学会以及其他相关方共享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技术。中国水产学会副秘书长曲宇风表示,中外双方合作的基础是要相互了解,这种了解不仅仅局限于学会和协会之间,更是对整个环境和背景的了解。
会议期间,中国水产学会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就如何建立双方海洋项目合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江苏海门蛎岈山海洋生态修复情况。
2014年11月18日,由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世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组织的“中美东海渔业资源养护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美双方就“渔业资源和捕捞、可持续发展策略、有效的渔业管理方法、东海海洋牧场示范点建设”等内容展开了探讨,同时就各自的研究工作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商讨了今后合作的方向。资源室周永东主任介绍了本所在“资源调查、伏休制度、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得到了美方的重视。
本次会议,世界大自然保护协会邀请了其全球办公室可持续渔业策略部主任Carmen Revenga教授及渔业科学家Jeremy E.Rude、Chuck Cook、Bob Tansey等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Steve Gaines院长、Chris Costello和Cody Szuwalski教授、美国露西帕克基金会Walt Reid教授、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SFP)中国区主任韩寒等专家参加交流,中方参加人员为原东海区渔政局资源处俞国平处长、钱静茹副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李圣法、上海海洋大学戴小杰、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周永东及长渔办等相关领导和专家。
会议由长渔委办公室赵依民处长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项目执行主任马剑共同主持。
欢迎光临 浩汉网 (http://www.haohan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