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汉网

标题: 日本电磁炮号称“专打中国高超导-弹”? [打印本页]

作者: bmlinsh16    时间: 2025-3-23 16:14
标题: 日本电磁炮号称“专打中国高超导-弹”?
3月17日,历经数月维护改装之后,海上自卫队唯一的专业试验舰 “飞鸟” 号离开日本联合造船株式会社(JMU)横滨事业所矶子工厂,返回横须贺母港。在它的直升机甲板上,赫然出现了两个连接有大量电缆的白色箱体,以及一门明显带有炮塔结构的神秘舰炮。



2023年10月17日,日本防卫省突然吹嘘在“飞鸟”上进行了“世界首次电磁炮试验”——尽管这次试射显然远在人民海军海洋山舰测试电磁炮之后,而且该炮的指标显然也无法和我国首门上舰测试的电磁炮相比:根据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据,其全长6米,实测最大初速2297米/秒,口径40毫米,炮弹重320克,充电能量5兆焦耳,炮身寿命只有120发、且只能单发射击。不难看出,这样一门充其量只能说是原理样炮的电磁炮,是无法满足海上自卫队对于实用型电磁炮的想法的。从2023年年底防卫装备厅发布的文件来看,对于电磁炮工程样炮提出了四项要求:具备连发功能、炮弹能够稳定飞行、需配套有火控系统、并增加威力(可见原理样炮水平之低)。




尽管防卫装备厅为这门工程样炮花费的区区225亿日元(约1.5亿美元)投资,仍然让人怀疑其严肃性,但客观上说,该炮的研制目的确实与我军在海洋山舰上测试的那门电磁炮截然不同。从此次直升机甲板上的电磁炮与“飞鸟”的比例来看,其体积与海自广泛使用的76毫米舰炮相当,似乎有着不错的小型化水平,但直升机甲板上的供电单元体积仍十分庞大,因此根据防卫装备厅文件,下一步还需提升供电部分的集成水平,并通过最大限度引入民用元器件降低成本,才能实现装舰使用的目标。如此追求小型化(很有可能无需占用驱逐舰主炮的空间)的一门电磁炮,确实不像是一款以对陆/对海攻击任务为主的武器。




的确,查阅从防卫省到防卫装备厅官方发表的资料,尽管日本并未放弃电磁炮的对陆/对海攻击能力探索,但对于海上自卫队来说,电磁炮下一步的实用化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应对高超声速导-弹”。可以说,如今海上自卫队对“打高超”产生的焦虑,丝毫不亚于曾几何时,人民海军对于“打航母”的焦虑。早在“飞鸟”号尚未启动研制的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对电磁炮产生了兴趣,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主要的研究方向都是利用等离子体电枢实现超高初速——例如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JAXA)的试验轨道炮,将1克重的弹丸加速到了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的7.8千米/秒,然而这种“走火入魔”也使得等离子体电枢的导轨烧蚀、脉冲电源等固有问题,把日本早期电磁炮研究带进了死胡同。




直到2000年左右,日本才完成了简单的低速加速装置,并把研究方向转回固体电枢上。日本在电磁轨道炮上真正找准科研方向,已经是2010年之后的事了。所以当2023年“飞鸟”终于装上前文提及的那门有些可笑的原理样炮时,明知道中国有早已改装亮相的海洋山舰,却必须配合防卫省“世界上首次电磁炮海上公开测试(硬要卡定义也有点道理)”宣传的日本科研人员,内心想必也是五味杂陈。




不过“迟到总比不到强”的道理,往往适用于新概念武器领域。围绕电磁炮究竟有没有用、有多大用的争议,在造出一门电磁炮并进行实际海上测试之前,都是几近于学术性质的空对空争论。尽管前文提及,中日两国首款上舰测试的电磁炮研制目的显然差别巨大,但这个道理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大体也都适用;因此日本紧锣密鼓地推动电磁炮上舰测试,有其合理性。




不过日本能在首次海上试验后大约一年半,就完成电磁炮上舰项目的工程化迭代,这一很不日本的速度,仍然超出了外界的预计。虽然其中可能有日本从2010年以来在电磁炮项目上长期投入的因素,但笔者认为,与其说这是日本“自力更生”的成果,不如说这是“美日合作”通过更为现实的方式来了个“曲线救国”。




我们回到即将跟随“飞鸟”出海测试的此轮工程样炮,目前它公开的数据极少,只有充电能量从原理样炮的5兆焦耳提升到20兆焦耳,能量转换效率提升近一倍这两条,但也足以推算该炮的一些性能:从原理样炮的弹丸重量和炮口初速可知,其能量转换效率仅为17%;那么如果将工程样炮的能量转换效率算作30%(这也是美国电磁炮的宣传指标),即使为了更好的存速能力,将弹丸重量从原理样炮的320克放大到1 -1.2千克左右,理论上也足以让弹丸获得约5700-6300米/秒的炮口初速,达到了拦截中程弹道导-弹再入弹头的门槛。




作为一款对能量要求空前的新概念武器,电磁炮一方面需要电源系统有着很高的能量密度和充电功率,一方面又需要储能设备快速释放能量,实现从电磁能到动能的高效转换。可以说,相比材料、散热问题,这两个方面在日本电磁炮实用化道路上的障碍作用要更加难以克服。而美国2022年之前在电磁炮领域的积累,足以帮助日本解决能量领域的这两个基础问题。当然,无论美国是谁家坐庄,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如果“点拨”见效快,那么今后如果美国产生了将电磁炮用作“最后一道防线”的需求,自然可以坐享其成;如果“点拨”的结果是“如点”,那么浪费的人力物力主要也是由日本买单,倒是非常符合特朗普2.0时期的行事原则:比起自己把电磁炮项目捡起来,还是让日本接受这种“命运的恩赐”更容易些。




不过等到日韩相继开工13DDX、KDDX(现在看后者2031年能不能开工都是个问题)的时候,人民海军建造的新一代战舰,会不会让它们成为世界海军发展史上“开工即落后”的又一典型案例?相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消息来源:搜狐网      作者: 观察者网      扬基   





欢迎光临 浩汉网 (http://www.haohan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