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汉网

标题: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号战略核潜艇(SSBN-826)举行安放龙骨仪式 [打印本页]

作者: onepiece    时间: 2022-6-5 11:48
标题: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号战略核潜艇(SSBN-826)举行安放龙骨仪式
2022年6月4日,美国海军第一艘哥伦比亚特区级战略核潜艇(USS District of Columbia SSBN-826)在通用电船(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罗德岛州昆赛特点(Quonset Point,Rhode)厂区举行安放龙骨仪式。

俄亥俄级替换项目在2007年展开初步设计工作。首舰在2016年7月底命名为哥伦比亚特区号,是美国海军第一艘以美国首都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来命名船舰;一般而言,哥伦比亚特区常被简称为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位格与州相同。

在2019年1月,通用电船举行哥伦比亚号切割第一块钢板的仪式,正式展开制造工作。

原本哥伦比亚号命名写成USS Columbia。美国海军已经有一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舰哥伦比亚号(USS Columbia SSN-771),以印第安纳州的哥伦比亚市命名。原本哥伦比亚号预定成军的时候(原订2031年展开第一次战略威慑巡航),哥伦比亚号攻击核潜艇应该已经退役;然而,近年美国海军挑选几艘洛杉矶级延长役期,包括哥伦比亚号。这代表哥伦比亚号战略核潜艇服役时,舰名会跟攻击核潜艇重复。

因此上周五,安放龙骨仪式前一天(6月3日),美国海军部长Carlos Del Toro宣布,首艘新战略核潜艇的命名需加註「特区」( District of),也就是哥伦比亚特区号(USS District of Columbia SSBN-826),而不是用简称「哥伦比亚」而已。然而,由于是典礼一天才宣布,现场布置写的舰名来不及更改,因此安放龙骨仪式上标示都还是写著「USS Columbia 」

美国海军会建造12艘哥伦比亚特区级战略核潜艇,项目总成本估计是1100亿美元左右。舰体长度约520英尺,潜航排水量20000吨级。Carlos Del Toro称,哥伦比亚特区级会承载美国70%的核武。

https://news.usni.org/2022/06/04 ... istrict-of-columbia

[attach]436903[/attach]
[attach]436904[/attach]

[attach]436905[/attach]

[attach]436906[/attach]


作者: hub    时间: 2022-6-5 12:45
标志搞得跟个圣徽似的,难不成要迈向40K宇宙
作者: 隼鹰    时间: 2022-6-5 13:04
兔子的098估计能对标哥伦比亚级吧?
作者: 436    时间: 2022-6-5 14:04
开工时间是2019年1月,而不是2022年6月。前段时间讨论首B,有同好谈到弗里吉亚建造时间短,从开工到下水时间很快,就是出现了类似的错误。
作者: 436    时间: 2022-6-5 14:05
所以首B从开工到下水4年半一点都不慢
作者: 436    时间: 2022-6-5 14:06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3:04
兔子的098估计能对标哥伦比亚级吧?

6就超过它,还要8啊
作者: 隼鹰    时间: 2022-6-5 15:06
436 发表于 2022-6-5 14:06
6就超过它,还要8啊

096能超过哥伦比亚级?
作者: sealksk    时间: 2022-6-5 16:17
我们要在美帝装备B21、高超武器、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之前搞定对岸,否则,等美帝战略性攻击性武器开始升级换代,我们又会难了。
作者: lxh1088    时间: 2022-6-5 16:19
436 发表于 2022-6-5 14:06
6就超过它,还要8啊

没这么自信吧?
核潜艇这一块,对老美还是羡慕嫉妒恨啊!
作者: PeterX    时间: 2022-6-5 16:34
USS District of Columbia

这什么扯淡的名字,反正华盛顿市/县和哥伦比亚特区已经三合一了,直接写Washington D.C. 不就完了。
作者: 中华傲魂    时间: 2022-6-5 16:54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5:06
096能超过哥伦比亚级?

过去POP3不止一次提及过,其实094在噪音方面也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差。一直以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战略艇都是基于攻击艇平台开发的,没有单独设计,这是历史欠账的原因。目前技术是没问题的。既然你能相信004能比肩福特,就没有道理不相信096能跟哥伦比亚同代。
作者: 中华傲魂    时间: 2022-6-5 16:55
本帖最后由 中华傲魂 于 2022-6-5 16:57 编辑
sealksk 发表于 2022-6-5 16:17
我们要在美帝装备B21、高超武器、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之前搞定对岸,否则,等美帝战略性攻击性武器开始升级换 ...

  中国也会有相应的H20 096 以及更多类型的高超 包括扩充核武库 大家都在进步 而美国很难再拉开代次差距了 顶多一些装备服役的时间比我们这边快上几年
作者: 隼鹰    时间: 2022-6-5 17:26
中华傲魂 发表于 2022-6-5 16:54
过去POP3不止一次提及过,其实094在噪音方面也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差。一直以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战 ...

从时间点来看,哥伦比亚级出现的时间晚于096,所以096设计时的参考对象并非哥伦比亚级,这点跟004不一样
作者: 中华傲魂    时间: 2022-6-5 18:26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7:26
从时间点来看,哥伦比亚级出现的时间晚于096,所以096设计时的参考对象并非哥伦比亚级,这点跟004不一样

   096目前进度不明 全靠猜测
作者: wubibo888    时间: 2022-6-5 18:48
艇徽下方那一黄一白两条怪鱼是什么讲究?
作者: 隼鹰    时间: 2022-6-5 18:52
中华傲魂 发表于 2022-6-5 18:26
096目前进度不明 全靠猜测

如果096是在095基础上研制的,时间点不会早于095
作者: 小萌新    时间: 2022-6-5 19:20
补图

作者: chermain    时间: 2022-6-5 19:35
436 发表于 2022-6-5 14:05
所以首B从开工到下水4年半一点都不慢

不是19年开工的么

作者: 中华傲魂    时间: 2022-6-5 19:46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8:52
如果096是在095基础上研制的,时间点不会早于095

  按道理 在资金跟技术充裕的情况下 096是应该完全独立设计才合理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5 20:21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8:52
如果096是在095基础上研制的,时间点不会早于095

大直径耐压壳技术突破了,就不可能还在095的基础上研制了。。。

SSN也就8000吨左右,SSBN排水量得奔着2万吨去了,耐压壳直径都不一样,怎么可能还在SSN基础上研制。。。
作者: swandao    时间: 2022-6-5 20:22
耐压壳直径11-12米吧
作者: 品质眼    时间: 2022-6-5 20:54
比俄亥俄级还要大的洲际导-弹核潜艇,老美牛逼啊,土中苦苦追赶中,希望土中在五常中海基核力量中不是垫底的
作者: 江河缺    时间: 2022-6-5 20:55
436 发表于 2022-6-5 14:05
所以首B从开工到下水4年半一点都不慢

一般下水到服役要多久
作者: sealksk    时间: 2022-6-5 21:48
中华傲魂 发表于 2022-6-5 16:55
中国也会有相应的H20 096 以及更多类型的高超 包括扩充核武库 大家都在进步 而美国很难再拉开代次差距 ...

不是直接比进攻能力,而是比防御。我们防御战斧的能力要远远超过防高超武器;同理也适用于B1B和B21。这个和我们有DF17或者H20没有关系。
作者: vonManstein    时间: 2022-6-5 21:51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3:04
兔子的098估计能对标哥伦比亚级吧?

水下核力量是个体系,SSBN、SLBM、海洋环境、制海权、反潜能力缺一不可
不要斗兽棋
作者: 海宝梦夏    时间: 2022-6-5 21:55
单艇十六个VLS,看来是战略核潜艇的趋势。
作者: wei    时间: 2022-6-5 21:59
美国建造核潜艇速度快的。
作者: 隼鹰    时间: 2022-6-5 22:07
vonManstein 发表于 2022-6-5 21:51
水下核力量是个体系,SSBN、SLBM、海洋环境、制海权、反潜能力缺一不可
不要斗兽棋

但是平台本身的性能还是很重要的
作者: dive    时间: 2022-6-5 23:16
swandao 发表于 2022-6-5 20:22
耐压壳直径11-12米吧

俄亥俄都已经42呎/12.8米了。哥伦比亚是43呎/13.1米
作者: winston    时间: 2022-6-6 00:11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3:04
兔子的098估计能对标哥伦比亚级吧?

战略艇关键还是看弹吧
作者: winston    时间: 2022-6-6 00:12
品质眼 发表于 2022-6-5 20:54
比俄亥俄级还要大的洲际导-弹核潜艇,老美牛逼啊,土中苦苦追赶中,希望土中在五常中海基核力量中不是垫底 ...

现在垫底T_T
作者: winston    时间: 2022-6-6 00:14
隼鹰 发表于 2022-6-5 18:52
如果096是在095基础上研制的,时间点不会早于095

都什么年代了,不可能战略艇再在战术艇上改了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00:17
436 发表于 2022-6-5 14:05
所以首B从开工到下水4年半一点都不慢

这得看怎么定义“开工”时间?切割第一块钢板?铺设龙骨?生产制造出第一个耐压艇体分段?SSBN826在2019年就切割第一块钢板只是当时非常低调,2022年这是正式铺设龙骨,然后第一个耐压艇体分段生产制造出来,经过结构探伤检查后移送进入室内船台车间总装厂房安装艇用设备,与艇体其他耐压分段结构合拢总段然后作探伤结构检查涂装消瓦等后续工作再到最终移出室内船台车间总装厂房进入浮箱2026年下水,2028年交付服役,2031年开始实现战备值班巡逻形成FOC

某型号核潜艇首制艇从2017年开始下发订单采购大型潜艇军用特种机械设备例如压水堆循环回路钛合金管材冷却剂主泵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堆芯、冷凝器主减速器汽轮发电机齿轮箱传动轴系等,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动力装置从下发采购订单时间起算需要等待在两年时间以后直到2019年才能全部生产出来制造完毕采购验收到货交付给船厂也就有了设备中标采购清单,下发订单采购这些设备同时船厂根据719所发送三维设计数据包图纸在2017年切割第一块钢板,2019年铺设龙骨同时生产制造出第一个艇体耐压分段,多个艇体耐压分段结构在进行探伤检查后,移送进入室内船台车间总装厂房安装艇用设备,所有艇体耐压分段在2021年合拢总段完成耐压艇体制造之后试水然后作探伤结构检查涂装消瓦等后续工作,一直到2022年最终移出室内船台车间总装厂房进入浮箱下水到船坞里,然后首艇启动激活压水堆堆芯进入海试后开始做一般航行下潜上浮试验,早期的海试试验验证艇体航行下潜上浮仪器设备监测全艇技术战术指标确认与某型号核潜艇全艇设计任务书性能要求校对验证核准无误后,然后经过军委和海军高层批准某型号核潜艇首制艇在南海进行最大深度深潜试验和水下最高航速试验还有在各种条件因素如高航速大潜深环境条件发射雷弹武器试验、水声设备声呐探测试验、全艇水下大深度高速航行各种浮潜回转机动状态、艇内环境各个舱室噪声监测和艇外噪声辐射测量试验等大量试验工作确定全艇技术战术性能指标合格才能交付,因为是某型号核潜艇首制艇,所以海试时间偏长。预估某型号核潜艇首制艇从船坞浮箱下水到首艇交付服役大概需要大约三年时间,2025年交付海军某部队服役

个人猜测如果09V和09VI今年下半年编列预算开始要准备开工下发订单采购艇用设备,后年切割第一块钢板铺设龙骨,最快将于2027年下水,2030年交付服役,最迟2035年就能看到09V与09VI近距离拍摄照片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00:40
winston 发表于 2022-6-6 00:14
都什么年代了,不可能战略艇再在战术艇上改了

核潜艇耐压壳直径通用系列化模块化是美国人在下一代SSN-X与SSBN的设想,即便是俄罗斯双壳体结构的核潜艇545与885还有955后继艇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苏俄971核潜艇最大宽度定为13.6米,545与885还有955后继艇基本都继承了这个双壳体结构的外径尺寸,内部耐压艇体直径最大限在12米/40英尺左右
SSBN826耐压壳直径最大43英尺,SSN-X耐压壳最大直径非常有可能也是43英尺,长宽比约9,水下排水量达到12000吨左右,SSN-X和SSBN很可能都采用同型S1B压水堆,耐压艇体直径相同通用部分耐压分段结构相同压水堆动力系统这有助于降低成本控制造价
与其非要说是SSBN在SSN基础上改,不如说是SSN加装大量艇用设备后吨位暴涨快速增加,SSN艇体直径增大到和SSBN一样,这与09IV在09III基础上增加导-弹舱改设计完全不是一码事,不如说是SSN-X耐压艇体采用SSBN826相通的43英尺耐压壳最大直径,单壳体结构设计,加装包括垂发在内的大量艇用武器和降噪设备,使得SSN-X与SSBN826的耐压艇体直径相同结构部分通用降低成本控制造价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00:57
江河缺 发表于 2022-6-5 20:55
一般下水到服役要多久

首制艇乐观些从下水开始三年时间服役实现IOC,如果出了问题就会更长比如5年,如果像SSN774那样领先试用下水后一年时间就能交给海军试用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01:48
中华傲魂 发表于 2022-6-5 16:54
过去POP3不止一次提及过,其实094在噪音方面也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差。一直以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战 ...

这可不只是pop3一人提及过09IV降噪,lostangel小马哥多年前在航空航天港海洋版块就说了09IV低速静音巡航降噪模式有些特殊,噪声水平静音性能并没有大众外行想象的那么不堪,大众外行认为09IV噪声大静音生存能力低下,无非是认为9米+直径耐压壳布置机械设备降噪措施有限还有龟背的大量流水孔开口湿表面积产生的流体噪声,事实上09IV是我国第一型正式装备拖曳线列声阵的潜艇,水声远距探测能力比起国内当时其他型号的潜艇好了数倍,09IV也是我国第一型装备具有较强自然循环能力压水堆的核潜艇,同时布置减振隔离降噪措施,低速4节巡航时的噪声辐射水平并不比耐压艇体直径9.7米的667BDRM差

09III与09IV通用耐压艇体共同最大直径9米+,有限建造数量(6条09IV+9条09III)降低成本控制造价,更大的耐压艇体直径造就更大的排水量也就要求更大的反应堆动力输出功率满足水下航速机动性要求,这都是当时经过反复论证在当时最合理最适合的设计,毕竟要国内在2005年拿出S6W/S8G这样核潜艇大功率反应堆输出动力是不现实的,2005年国内当时能拿出来装艇试用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核动力院引进法国核电技术消化吸收之后自主开发的国产压水堆具备自然循环能力S6G级别的功率水平,不会大于法国K15一体化布置的压水堆30.5MW推进输出轴功率/150MW热功率,国内采用紧凑布置形式,后继改进采取半一体化布置形式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6 09:02
品质眼 发表于 2022-6-5 20:54
比俄亥俄级还要大的洲际导-弹核潜艇,老美牛逼啊,土中苦苦追赶中,希望土中在五常中海基核力量中不是垫底 ...

别自取其辱了,就是垫底的......
作者: 重感情的人    时间: 2022-6-6 12:49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09:02
别自取其辱了,就是垫底的......

呵呵,除了美俄,有谁家水下战略核力量敢说超越中国?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3:06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09:02
别自取其辱了,就是垫底的......

说兔子垫底之前,好歹先得有个评价标准吧?
         是比艇的数量?排水量?载弹量?潜射弹的射程或威力?噪音技术水平?还是一个综合标准?
         综合的看,还真不能得出兔子垫底的结论。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6 13:51
重感情的人 发表于 2022-6-6 12:49
呵呵,除了美俄,有谁家水下战略核力量敢说超越中国?

论单艇的性能,凯旋级和前卫级就比094强吧?094稍微有点数量优势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6 14:31
重感情的人 发表于 2022-6-6 12:49
呵呵,除了美俄,有谁家水下战略核力量敢说超越中国?

你是想跟英国比捏,还是想跟髪国比捏?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6 14:31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3:06
说兔子垫底之前,好歹先得有个评价标准吧?
         是比艇的数量?排水量?载弹量?潜射弹的射程或威 ...

指标你已经列出来了,不妨思考一下这些指标哪个能超越英法捏?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6:16
本帖最后由 魔刀2 于 2022-6-6 16:36 编辑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14:31
指标你已经列出来了,不妨思考一下这些指标哪个能超越英法捏?

从网上找的数据:
法国凯旋级:4艘,排水量:水上12700吨,水下14335吨;每艘16枚M45战略导-弹,射程11000公里,3-6枚核弹;第4艘艇 2008年服役。
中国094级:6艘,排水量:水上9000吨,水下11000吨;每艘12枚巨浪3战略导-弹,射程12000公里以上,3-6枚核弹;第6艘艇2019年服役。
     至于航速、静音水平,特别是静音航速之类高度敏感的数据,实在没有可靠的资料。就不多说了。
但如果仅仅上面这些数据,就能肯定中国海基核力量落后于法国???
作者: 中华傲魂    时间: 2022-6-6 16:28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6:16
从网上找的数据:
法国凯旋级:4艘,排水量:水上12700吨,水下14335吨;每艘16枚M45战略导-弹,射程110 ...

  应该说不止于是代差,但094基于093平台的设计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硬伤。这个属于历史欠账问题,在052系列驱逐舰还有99系坦克等陆军装备上都有体现。但不能以此来判断当前中国在这些相关领域的具体水平高低。技术储备没问题,但工程上的实现需要时间。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6:40
本帖最后由 魔刀2 于 2022-6-6 16:55 编辑
中华傲魂 发表于 2022-6-6 16:28
应该说不止于是代差,但094基于093平台的设计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硬伤。这个属于历史欠账问题,在052 ...

前面说的是对中法海基核力量的综合评价,而不是指单纯的技术水平。这是两个概念。         
         我个人认为,即使目前的094A在某些性能指标和技术水平上比凯旋级、前卫级还有差距,但从目前总体实力上看,中、法、英海基核力量应该是水平相当的。
         从技术角度说,这些年兔子的技术进步很快,早期094和094A差别很大,除了壳子,连导-弹型号都换了。现在一般对此问题有发言权的人士都认为水平已经很高了。甚至可以认为很多096上的技术已经在094A上应用了,要知道096可是要对标哥伦比亚级的。
        但由于这方面资料太敏感,很难有量化指标的评价。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6 16:54
本帖最后由 狼牙小子 于 2022-6-6 16:57 编辑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6:16
从网上找的数据:
法国凯旋级:4艘,排水量:水上12700吨,水下14335吨;每艘16枚M45战略导-弹,射程110 ...


你这资料明显有问题啊,现在哪来的巨浪3啊。。。巨浪2的射程保守一点说也就8000公里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2609

法国的资料也有问题,人家现在是M51弹道导-弹了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7:07
本帖最后由 魔刀2 于 2022-6-6 17:39 编辑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6 16:54
你这资料明显有问题啊,现在哪来的巨浪3啊。。。巨浪2的射程保守一点说也就8000公里

https://user.gua ...

      呵呵,你的信息严重滞后。那个8000公里的是巨浪2没错,但那是早期版本。好几年前的巨浪2A或者说巨浪3就试射了,射程超过12000公里。
       因为巨浪2的8000公里射程很尴尬,上面很不满意;很快就进行了大改,实际上是新型号了;同期巨浪2的原型东风31也作了大改,射程也达到12000公里左右。而巨浪3或者说巨浪2A研制比较顺利。之所以需要这么大的射程,是因为要从南海发射基本覆盖美国大部分本土。甚至有说法东风31A和巨浪3能打到14000公里,那就是覆盖美国全境了。
      据说巨浪3或着说巨浪2A本来是给096研制的,但096比较慢;所以造了094A,兼容巨浪3。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6 17:10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7:07
呵呵,你的信息严重滞后。那个8000公里的是巨浪2没错,但那是早期版本。好几年前的巨浪2A或者说 ...

巨浪三也是单弹头......
作者: 重感情的人    时间: 2022-6-6 17:26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6 13:51
论单艇的性能,凯旋级和前卫级就比094强吧?094稍微有点数量优势

导-弹呢?数量优势也不是一点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7:26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17:10
巨浪三也是单弹头......

呵呵,不管是三叉戟、M45 或者巨浪3,带多少枚弹头,都和射程是反比关系。
我前面只是说巨浪3的12000公里以上是最大射程,又没说满荷载条件下还能打到最大射程。
你以为M45满荷载下还能打11000公里???
作者: 重感情的人    时间: 2022-6-6 17:26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14:31
你是想跟英国比捏,还是想跟髪国比捏?

比这俩货强多了
作者: 中华傲魂    时间: 2022-6-6 17:39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6 16:54
你这资料明显有问题啊,现在哪来的巨浪3啊。。。巨浪2的射程保守一点说也就8000公里

https://user.g ...

我记得航天港还在的时候东方红版主提及过 早期的巨浪2其实是以前苏联为假想研制的 后来国际局势骤变 导致巨浪2为了提升射程 拖延了这么多年才正式服役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6 18:11
本帖最后由 seele01 于 2022-6-6 18:14 编辑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7:26
呵呵,不管是三叉戟、M45 或者巨浪3,带多少枚弹头,都和射程是反比关系。
我前面只是说巨浪3的12000公 ...

首先  法国人已经用上m51和tn0了
第二  法国人没有打13500km的需求
你不会以为就你知道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罢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6 18:12
重感情的人 发表于 2022-6-6 17:26
比这俩货强多了

辣么jl2一定用上碳纤维壳体了罢()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8:43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18:11
首先  法国人已经用上m51和tn0了
第二  法国人没有打13500km的需求
你不会以为就你知道齐奥尔科夫斯基 ...

呵呵,这和我说的有什么关系么?或者说可以推翻中法英在海基核力量综合实力相当的观点么?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18:47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6 16:54
你这资料明显有问题啊,现在哪来的巨浪3啊。。。巨浪2的射程保守一点说也就8000公里

https://user.g ...

这个链接观察者网的作者文章两年前俺在航空航天港就批判过了,里面写的内容虽说有对的可错误的同样不少
巨浪二号一二级使用的是芳纶纤维壳体与HTPB推进剂
巨浪二号原定设计指标射程8400公里,包含双头罩和尾罩的水下发射全重40吨,携带1枚65万吨当量核弹头
巨浪二号改进型更换第三级发动机射程提高到一万公里以上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19:13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7:26
呵呵,不管是三叉戟、M45 或者巨浪3,带多少枚弹头,都和射程是反比关系。
我前面只是说巨浪3的12000公 ...

MIRV有末助推系统PBV,可以提供数百米每秒的速度增量,D5携带8枚W76三级发动机关机时速度约6.75-6.85km/s,借助末助推系统最大射程可达11000公里

M45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试射并在1997年服役,比它技战术性能指标略高的C4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试射服役,M45起飞重量35吨,投掷重量1.4吨,携带6枚TN75核弹头,射程6000公里
法国SLBM研制发展总体亦步亦趋跟踪美国,M51首次陆台发射时间2006年,首次由可畏SSBN水下发射时间2010年,大致比美国1990年服役的D5落后二十年时间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6 19:20
重感情的人 发表于 2022-6-6 17:26
导-弹呢?数量优势也不是一点


咱们:6*12=72
法国/英国:4*16=64

确实也就一点数量优势了。如果算弹头数量可能还没有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6 19:21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8:43
呵呵,这和我说的有什么关系么?或者说可以推翻中法英在海基核力量综合实力相当的观点么?

那么问题来了,满打满算国内有几发海基rv在岗?英法呢?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6 19:22
TATP 发表于 2022-6-6 18:47
这个链接观察者网的作者文章两年前俺在航空航天港就批判过了,里面写的内容虽说有对的可错误的同样不少
...

谢谢,潜艇这块我确实了解不多,请问巨浪2A是几个弹头啊?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9:54
TATP 发表于 2022-6-6 18:47
这个链接观察者网的作者文章两年前俺在航空航天港就批判过了,里面写的内容虽说有对的可错误的同样不少
...

        巨浪2早期版本设计很奇葩,搞了巨复杂的双头罩加尾罩,重量大可靠性差。改进版换减速杆就好多了。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19:58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19:21
那么问题来了,满打满算国内有几发海基rv在岗?英法呢?

呵呵,你觉得这种问题有人能回答你?
         基本上可以明确的是,冷战后五常里就没有谁把战略艇装满的。那怕是执行战略巡航任务时,也没说有谁装满的。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20:23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6 19:22
谢谢,潜艇这块我确实了解不多,请问巨浪2A是几个弹头啊?

巨浪二号首型及其改进增加射程的新型都是单弹头
MIRV还得看新一代SLBM
作者: 权衡45    时间: 2022-6-6 20:24
重感情的人 发表于 2022-6-6 12:49
呵呵,除了美俄,有谁家水下战略核力量敢说超越中国?

72枚65万吨级核弹头。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20:46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9:54
巨浪2早期版本设计很奇葩,搞了巨复杂的双头罩加尾罩,重量大可靠性差。改进版换减速杆就好多了 ...

巨浪二号首型SLBM及其改进增加射程的新型SLBM都是单弹头,还没用减阻杆
2016-2018年减阻杆还在实验风洞研发改进优化设计尚未应用首飞,2018年航天科技发布xx-3二级发动机分离地面试验工装公告,真正配套09VI应用减阻杆的具有MIRV的新一代SLBM还得等几年才能出来

1974年中央专委会议提出我国作为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有必要研制远程潜射弹道导-弹,巨浪二号研发论证始于1986年,随后工作转交航天一院,在1999年正式立项,当时国内能采用兼顾水下发射和空中飞行的SLBM总体设计只有双头罩和尾罩一种,总不可能要求当时缺乏水下发射经验试验水池条件的一院在2010年以前搞出减阻杆,双头罩和尾罩增加了SLBM水下发射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问题是必然的,但这也是国内当时研究兼顾空中飞行与水下发射试验条件的唯一解决方案选择,2009年巨浪二号水下发射试验再失败再次说明国内当时对水下发射的系统认识仍然贫瘠缺乏大量试验水池数据,在当时国内根本不具备搞减阻杆的试验条件

M45和M51采用燃气发生蒸汽弹射出筒后在水下点火,巨浪二号和D5都是燃气发生蒸汽弹射出筒无动力状态出水后在水面点火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21:11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19:58
呵呵,你觉得这种问题有人能回答你?
         基本上可以明确的是,冷战后五常里就没有谁把战略艇装满 ...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看Google Earth或者欧空局Eos(付费的KOMPAST3A分辨率0.4-0.5米)或者订购空中客车/planet卫星照片在2014年到现在的亚龙湾核潜艇基地09IV在港情况就能大概知道
英国前卫级SSBN的16个发射筒目前只装8枚SLBM,但英国已经宣布上调增加核武器数量到260枚,新无畏级SSBN的12个发射筒大概会装满
4条SSBN只能保证一条艇随时携带SLBM与核弹头处于水下战备值班巡逻,剩下三条艇要么在港内或船坞维护休整,要么在港内装填SLBM核弹头待命准备出航或者在轮换往返途中,要么正在海上航行武器发射训练或者从巡逻海域返回港口过程
自冷战结束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英法面临俄罗斯核力量威胁在战备数量上大幅削减下滑,本来计划6条SSBN的法国砍到4条艇,英国前卫级SSBN的16个发射筒也只装填一半的SLBM数量,但是随着冷战结束三十年后的今天西方世界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重新回归紧张危险的对峙军事冲突危机爆发悬崖边缘甚至威胁使用核武器,以及2026年NEW START到期后美俄极大概率不再续约不再控制削减核武器数量规模甚至可能反而现代化更新核武库增扩新的ICBM/SSBN/核弹头,英法核力量规模未来十年后有可能扩增为当前的1.5倍,英国正在进行无畏级SSBN研发,法国也正在进行凯旋级SSBN后继艇SLNE-3G研发,从维持核潜艇核动力工业角度出发,建造6条SSBN显然比只建造4条SSBN更能维持保护本国核潜艇核动力产业不断线,保证每隔一两年时间至少有一条核潜艇下水,现在法国建造苏弗朗SSN首艇从开工居然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建成下水,英国建造机敏级SSN也面临超支工期延误和早期设计研发问题,这说明保证每隔一两年时间至少有一条核潜艇的建造持续下水对于维持保护本国核潜艇研发核动力工业的重要性
作者: shiqu    时间: 2022-6-6 21: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21:46
TATP 发表于 2022-6-6 21:11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看Google Earth或者欧空局Eos(付费的KOMPAST3A分辨率0.4-0.5米)或者订购空中客车/pl ...

无畏级就是继承者级吧。那玩意早着呢。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21:50
TATP 发表于 2022-6-6 20:46
巨浪二号首型SLBM及其改进增加射程的新型SLBM都是单弹头,还没用减阻杆
2016-2018年减阻杆还在实验风洞 ...

2018年打的那发12000公里的巨浪用的还是双头罩加尾罩?应该已经是减阻杆了吧?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22:23
shiqu 发表于 2022-6-6 21:37
综合水平和日本最新型苍龙潜艇差不多

可别拿苍龙来说话了,一个限制航程龟速的水下排水量4200吨常规艇跟低速巡航高速持续机动的战略核潜艇比?跑错片场了吧
国内总有人喜好热衷于神话苍龙的静音水平,离谱的很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22:39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21:46
无畏级就是继承者级吧。那玩意早着呢。

前卫级4条艇服役时间分别是1993年 1995年 1996年 1999年,2028-2030年前后无畏级首艇就应该服役,首艇开工切割第一块钢板时间是2016年,目前正生产制造艇体耐压分段并装配设备总装,预计最快2025年下水,最晚2027年前后下水,英国进度慢是他们自己扯皮太多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6 22:44
魔刀2 发表于 2022-6-6 21:50
2018年打的那发12000公里的巨浪用的还是双头罩加尾罩?应该已经是减阻杆了吧?

2018-2019年由潜艇试射的新型SLBM直径2米,射程世界第一,巨浪二号首型改进产生的新型SLBM,时间上来不及用减阻杆,单弹头也不会用减阻杆
当时航空航天港有人在四院发动机展馆听讲解员说了,部队实际要装备JL-2A,射程改进提高到一万公里以上
2018年8月航天科技发布招标公告显示xx-3仍在地面试验二级发动机分离工装阶段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23:31
TATP 发表于 2022-6-6 22:44
2018-2019年由潜艇试射的新型SLBM直径2米,射程世界第一,巨浪二号首型改进产生的新型SLBM,时间上来不及 ...

这又是4年过去了,应该是有些变化的。
          算起来突破减速杆技术已经不少年了,单弹头改成携多个小当量弹头的技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只要对射程影响不大,没理由不用。更何况减速杆技术本身比双头罩还更节约重量和空间。
          而且巨浪2早期版本的相关信息公开了很多,以兔子的风格应该是早有更好更新的家伙了。
           看看以后会不会有惊喜。
作者: 魔刀2    时间: 2022-6-6 23:35
TATP 发表于 2022-6-6 22:23
可别拿苍龙来说话了,一个限制航程龟速的水下排水量4200吨常规艇跟低速巡航高速持续机动的战略核潜艇比? ...

        等兔子的先进常规艇(小堆加斯特林)出来,所有印太地区的常规艇都没搞头了。
作者: Cryptograph    时间: 2022-6-7 01:19
TATP 发表于 2022-6-6 21:11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看Google Earth或者欧空局Eos(付费的KOMPAST3A分辨率0.4-0.5米)或者订购空中客车/pl ...

虽然多一艘ssbn可以多养几年船厂
但是英国佬130亿英镑一艘的ssbn也是真的不能随便加数量的
作者: Cryptograph    时间: 2022-6-7 01:30
这货色和俄亥俄级没啥本质区别
到点了砸钱换班而已
反正tg也是少弹多艇, 搞到最后ssbn的编制搞不好是最大的.
ssbn有的用就行, 别学毛子整些白象出来.
龟背也不是啥大事, 制海权和ssbn的安全靠的是海军其他分支.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1:33
lxh1088 发表于 2022-6-5 16:19
没这么自信吧?
核潜艇这一块,对老美还是羡慕嫉妒恨啊!

老屁以及其他大神很多年前就说过,核潜艇差距在于动力,这个是历史的坑,但是以如今我国核工业的景象,这个坑无论如何都填的差不多了吧?
美国不是三体,也没有智子锁死我们的科学,为什么就不能平常心客观看待中美差距呢?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1:35
shiqu 发表于 2022-6-6 21:37
综合水平和日本最新型苍龙潜艇差不多

吹点啥不好偏偏尬吹苍龙…………
真是醉了~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7 01:36
Cryptograph 发表于 2022-6-7 01:19
虽然多一艘ssbn可以多养几年船厂
但是英国佬130亿英镑一艘的ssbn也是真的不能随便加数量的

目前四条SSBN足够应对威胁反击摧毁莫斯科,不够了就向议会申请追加国防经费可以最多再追加两条,不过这都得看西方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在未来几年到十几年时间里会不会完全回到四十年前西方世界与前苏联冷战核威慑时刻高度戒备互相准备使用核武器报复打击敌方战略目标最紧绷的状态
前卫级首艇服役的时候冷战结束苏联已经解体了,原本冷战英国计划设计SSBN的16发射筒实际只装载一半就够打击莫斯科,因为俄罗斯核力量快速萎缩到苏联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英国核力量重点打击报复俄罗斯本土城市人口工业科技等军民复合的战略目标,并不太注重打击俄罗斯核力量比如发射井机动TEL等目标,核弹头数量如果富裕打击几个核力量指挥中心摧毁核武器载具比如TEL存放运营基地还是可以的
要让俺说如果英国面临的俄罗斯核威胁没有那么大,让无畏级与机敏级共通用相同耐压壳直径的设计通过增加大筒垂发舱段实现SSBN的SLBM战略威慑打击能力或者SSGN的SLCM战术打击能力,能降低耐压艇体制造结构成本控制造价,还实现多用途核潜艇使用成本和维护也都方便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1:38
Cryptograph 发表于 2022-6-7 01:30
这货色和俄亥俄级没啥本质区别
到点了砸钱换班而已
反正tg也是少弹多艇, 搞到最后ssbn的编制搞不好是最大 ...

不太可能“少弹多艇”,因为我们悲催的地理因素与目前还很窘迫的地缘政治环境,没有合适的供战略核潜艇相对安全的“堡垒水域”活动,战略核潜艇未来很长时期恐怕都是“保持存在,给敌人施压”的角色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1:41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5 20:21
大直径耐压壳技术突破了,就不可能还在095的基础上研制了。。。

SSN也就8000吨左右,SSBN排水量得奔着 ...

又一个流传已久的以讹传讹“耐压壳限制论”。。。。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1:48
TATP 发表于 2022-6-6 01:48
这可不只是pop3一人提及过09IV降噪,lostangel小马哥多年前在航空航天港海洋版块就说了09IV低速静音巡航 ...

对的!也就你说到点子上了!
限制直径最大因素想想都能猜到是动力因素,这十几年发展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05年有些网友还在吃奶,不太理解这十几年差距究竟有多大,总是潜意识里用现在的实力衡量十几年前的事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1:50
seele01 发表于 2022-6-6 09:02
别自取其辱了,就是垫底的......

开黄腔也得讲究基本法,尬黑除了让你自己丢人现眼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真是不明白你们这种人到底图什么?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1:52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6 13:51
论单艇的性能,凯旋级和前卫级就比094强吧?094稍微有点数量优势

这俩很难说比094强,没听说这俩有什么独到的技术水平,也就是中规中矩,反而是094很可能有静音以及水声技术优势。。。。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7 02:57
Cryptograph 发表于 2022-6-7 01:30
这货色和俄亥俄级没啥本质区别
到点了砸钱换班而已
反正tg也是少弹多艇, 搞到最后ssbn的编制搞不好是最大 ...

现在看点之一是核动力S1B新型压水堆如何,这个目前保密很严没有信息透漏出来,如果继续维持输出轴功率与水下排水量之比3.2的俄亥俄水平有可能超过俄亥俄S8G输出轴功率的6万马力,美国核潜艇压水堆到S9G一直都是紧凑布置形式,S1B不知道会不会是紧凑布置还是会进化到一体化布置
我国09IV一艇只装载12枚SLBM也是因为压水堆输出轴功率上不去4万马力,双壳体结构外径最大宽度12米,耐压壳直径最大约9.6米左右接近667BDRM耐压壳直径9.7米,全艇长度137米水下排水量11500吨,为保证艇的航速机动性控制水下排水量只能装载12枚SLBM,还有一个高耸增大湿表面积增加水下航行阻力的龟背,法国凯旋级SSBN全长138米,耐压壳直径最大41英尺装载K15压水堆输出轴功率30.5MW就能保证装载16枚SLBM和不低于25节水下最大航速,导-弹舱高度与艇体耐压壳直径融合完美
随着现在SSBN加装各种新型设备用于减振降噪和改善推进全电综合,指挥态势感知信息化水声探测性能装配新型艇首大孔径适应共形阵列声呐与大型平面垂直阵列宽孔径舷侧阵和TB33/TB34新型拖曳阵列,设备安装设计制造成本节节攀升,SSBN单艇平均造价采购即便不包括研发设计成本也高达动辄数十亿美元甚至一百多亿美元,未来即便美国财大气粗新一代SSBN数量目前也只计划建造12条保证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巡逻海区方向的水下战备值班巡逻任务战略威慑能力,暂时没有追加SSBN826数量的计划,即便未来有SSBN826超过现在计划12条以外追加的艇也得排到2040年以后才能服役
我国SSBN建造6条完全足以满足南海西太平洋菲律宾海马里亚纳海巡逻海区,编制我认为不会超过12条SSBN而且6条24个发射筒的SSBN比起12条12个发射筒SSBN建造使用维护运行综合成本更低很多,艇数量多的优势在于SLBM部署装载更加分散,遭受攻击剩余SSBN生存概率更大机动灵活,敌方需要更多数量SSN潜入半封闭海域监控更多数量SSBN才能确保击沉更多数量SSBN,但同时艇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人员培训保障和基地维护配套设施更大的负担成本升高
美国核潜艇的未来发展方向是SSN-X耐压壳直径增大到和SSBN一样的43英尺,共通用相同43英尺耐压壳直径降低耐压艇体结构生产制造成本控制造价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7 03:14
NS-37 发表于 2022-6-7 01:48
对的!也就你说到点子上了!
限制直径最大因素想想都能猜到是动力因素,这十几年发展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 ...


lostangel小马哥当初说的很清楚了,壳体结构形式选择双壳体其实不仅跟加工能力工艺有关,更重要的是跟设计院所科研人员还有海军潜艇部队对于坚持大储备浮力小分舱结构设计要求保证水面不沉性水下抗沉性的“习惯”问题,具体要求我记得是艇首鱼--雷舱和相邻两个压载水舱破损浸水后仍然能够保证水面不沉性水下抗沉性,储备浮力不能低于25%最低也要在18%以上,这种坚持潜艇大储备浮力小分舱设计保证水面不沉性和水下抗沉性守旧的潜艇设计观念思想在老一辈潜艇研发设计人员特别是一些有名望写教材的科研院所专家以及海军潜艇部队领导当中还有不少人坚持着,十四五以后来看国内出现单壳体结构形式试验潜艇,潜艇壳体结构设计在今后未来应该会有所转变,松动过去对潜艇水下抗沉性水面不沉性大储备浮力小分舱的设计要求,转而追求水下快速性和高战术静音航速指标

超大和航空航天港关门后,现在论坛懂行潜艇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lostangel也有两年时间没在论坛了
作者: TATP    时间: 2022-6-7 03:18
本帖最后由 TATP 于 2022-6-7 03:24 编辑
NS-37 发表于 2022-6-7 01:38
不太可能“少弹多艇”,因为我们悲催的地理因素与目前还很窘迫的地缘政治环境,没有合适的供战略核潜艇相对 ...


我国核潜艇技术水平在未来五年到十五年时间里很快会提升一代,不会继续采用堡垒海域战术,2020年航空航天港发言
多艇要求敌方在巡逻半封闭海域前出部署更多数量的SSN才能保证一对一的密切跟踪监视,SSBN艇数量多的优势在于SLBM部署装载更加分散,遭受攻击后剩余SSBN数量搭载SLBM生存概率更大机动灵活,敌方需要更多数量SSN潜入半封闭海域跟踪监视更多数量SSBN才能确保在开战后第一时间内击沉更多数量SSBN,但同时SSBN艇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人员培训保障和基地维护配套设施更大的负担成本升高
作者: seele01    时间: 2022-6-7 06:30
NS-37 发表于 2022-6-7 01:52
这俩很难说比094强,没听说这俩有什么独到的技术水平,也就是中规中矩,反而是094很可能有静音以及水声技术 ...

那配套的弹呢......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7 08:25
NS-37 发表于 2022-6-7 01:48
对的!也就你说到点子上了!
限制直径最大因素想想都能猜到是动力因素,这十几年发展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 ...

突破大直径耐压壳技术(13.5m)的新闻是2018年才有的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7 08:29
TATP 发表于 2022-6-7 02:57
现在看点之一是核动力S1B新型压水堆如何,这个目前保密很严没有信息透漏出来,如果继续维持输出轴功率与 ...

未来不太可能有24桶的SSBN了吧,16才是主流。咱们搞个8X16也差不多了吧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7 08:31
NS-37 发表于 2022-6-7 01:52
这俩很难说比094强,没听说这俩有什么独到的技术水平,也就是中规中矩,反而是094很可能有静音以及水声技术 ...

最起码的,人家这两没094那个高耸入云的龟背。。。

其次,堆的功率水平也有差距,导致排水量就有差距。。

还有楼上说的弹。。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9:02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7 08:25
突破大直径耐压壳技术(13.5m)的新闻是2018年才有的

那不过是有需要了就搞出来了,大直径厚板卷弯机很早很早就有了,这个耐压壳直径算不得什么“门槛”技术,更不存在被这个“限制”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9:08
TATP 发表于 2022-6-7 03:14
lostangel小马哥当初说的很清楚了,壳体结构形式选择双壳体其实不仅跟加工能力工艺有关,更重要的是跟 ...

也不仅仅是习惯问题,我国周边海域水文环境来看,大储备浮力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水文环境不利因素太多了,双壳面对碰撞、海水密度剧变等情况,最起码还有自救手段。
美国或者欧洲那种出了港口就是深海大洋的环境,简直是完美,我们只能羡慕了。
再有就是,双壳不一定都是奥斯卡级那种间隔达到两米的奇葩,很多设施就是布置在两个壳之间,单壳优势没那么大,也不能只看优点不看缺点,毕竟潜艇发明以来,单双壳一直是并行的发展,没有哪个有绝对优势。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9:13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7 08:31
最起码的,人家这两没094那个高耸入云的龟背。。。

其次,堆的功率水平也有差距,导致排水量就有差距 ...

龟背又怎么了?
除了无法满足某些键盘侠的审美,一个实战绝大多数低速航行的SSNB龟背又有什么关系?
前卫就是三叉戟D5这是鞑英自己的吗?
至于法兰鸡m51,到底咋回事还两说!
而且从发展的前景看,我们在不断小步快跑,鞑英跟法兰鸡却举步维艰!
要吹也得吹美俄,就鞑英跟法兰鸡这俩废物,也就勉强硬撑的水平,要论垫底也是这俩二选一。
另外,094很可能有静音与水声设备优势————这话不知你能不能懂?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9:17
TATP 发表于 2022-6-7 03:18
我国核潜艇技术水平在未来五年到十五年时间里很快会提升一代,不会继续采用堡垒海域战术,2020年航空航 ...

这个我是不乐观,我国近海大片水深不到一百米的浅海大陆架水域,美国拥有质量与数量双重优势核潜艇队伍,人家守在几个必要的出口就能对我造成极大威胁,这不是潜艇本身技术进步能解决的问题。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9:23
另外,由于我们的导-弹要具备速燃、变轨机动、超大射程等刚性指标,所以弹体是没法做成三叉戟那种短粗类型,可能会让某些键盘侠的审美失望,我们的SSNB可能永远有比别人看起来大的龟背…………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7 09:24
NS-37 发表于 2022-6-7 09:13
龟背又怎么了?
除了无法满足某些键盘侠的审美,一个实战绝大多数低速航行的SSNB龟背又有什么关系?
前 ...

得了吧,那按你说的096继续来个大龟背,不要13米直径的耐压壳了,你愿意吗?

M51试射的时间是2010年,比巨浪2A早了8年,什么叫到底咋回事还两说?

至于你的那句话,好歹得拿出点证据来吧,一句很可能就完事了?
作者: 狼牙小子    时间: 2022-6-7 09:26
NS-37 发表于 2022-6-7 09:17
这个我是不乐观,我国近海大片水深不到一百米的浅海大陆架水域,美国拥有质量与数量双重优势核潜艇队伍,人 ...

所以必须要解放台湾。核潜艇基地放台东,出门就是几千米深的菲律宾海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9:44
本帖最后由 NS-37 于 2022-6-7 09:47 编辑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22-6-7 09:24
得了吧,那按你说的096继续来个大龟背,不要13米直径的耐压壳了,你愿意吗?

M51试射的时间是2010年, ...


13米耐压壳大概率依然是龟背巨大…………
另外,法国导-弹技术水得很,别做太高指望。
再提醒一句:094很可能有静音与水声探测优势————好好理解下这话意味着什么,如果这话属实,那么鄙视英法理直气壮。
作者: NS-37    时间: 2022-6-7 09:49
另外,m51没听说有速燃、机动变轨等技术……




欢迎光临 浩汉网 (http://www.haohan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