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汉网
标题:
“向阳红16”号科考船事故
[打印本页]
作者:
死不了
时间:
2020-6-13 23:53
标题:
“向阳红16”号科考船事故
1993年5月2日清晨,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向阳红16"号考察船,船尾向下,船头朝上急速地沉没在我国东海。从被撞到沉没总共32分钟。6时50分获救的107名船员和科技人员全部登上银角号轮,而住在直接被撞部位的222舱室的于海洋、孟今伟和一位医生经事后多方查索一直下落不明。
“向阳红16”号考察船是1981年建造的,排水量4400吨,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达1万海里,抗风力12级。船上装有先进的通讯导航设备,以及海洋各学科的实验室和仪器,可在除极区以外的大洋海域进行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该船自建造以来,已5次赴太平洋进行多金属结核资源的考察任务,并多次在我国近海执行海洋科考工作,是国家海洋局40余艘海洋公务船中的骨干船。按船上配备的先进导航设备,在雾区航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对方违反雾区航行规则,当发现科考船在其前方时仍未采取回避措施,导致酿成这次船毁人亡的惨祸。
回忆起这条船,现在还觉得她漂亮。4400吨,线条优美,停在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浦东高桥码头,紧贴着雄伟的向阳红10号,犹如一对柔情蜜意的HH。跑起来又快又稳,可以高速到达目标区;低速性能又好,可以拖着考察设备慢慢游弋。在八十年代,那是世界顶级配置的科学考察船,不要说实验室了,在刚脱离“先生产,后生活”模式的新船里,生活非常舒服。里边的首席科学家舱室,比宾馆不差。乘这条船出海,大家都是很羡慕的。当时的向阳红16号,几乎专业搞大洋勘探了。坏也就坏在“羡慕”这两个字上。
向阳红16号1993年沉没在济州岛附近,当地水深好像只有80来米。其实呢,据传闻,这应该是一起责任事故。
简单的说,当时出海考察是有补贴的,向阳红16号是新船,舒服,又老是跑西北太平洋,停靠夏威夷,有美金可拿,所以参加大洋考察是美差。美差就要轮流去,这也是咱们国家的惯例。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向阳红16号的船员队伍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在东海分局系统内轮换。如果我记忆不错,这一年是轮到了宁波的四大队为主。临时的船员队伍,未经磨合,对船舶也不熟悉,船未出港,隐患已经埋下了。
这条船上不但装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多频海底扫描系统,海洋二所带上了深海专用的海底照相机(听说是3000万元进口了两台,出去调查跑丢了一台。下水的时候好好的,拖上来就只剩下钢缆了,这是剩下的一台)。由于经常要在远离航线的海区作业,船上的航行保障系统也是第一流的,除了航行的雷达系统,还装备了自动报警避碰雷达,是进口的第一流设备。
由于赶路,晚上起雾的时候,船速并未合理降低。进入济州岛海域,当地是传统渔场,有许多小渔船作业,为了防止被大船撞击,这些渔船多数装备有雷达反射器(在桅杆上,三角锥形)。向阳红16号上的避碰雷达,只要发现一英里内有回波,就会嘟嘟地叫个不停,值班船员听得心烦,竟然把避碰雷达关闭了!这是祸害的开始。
凌晨四点左右,“银角”号液化石油气船出现在雷达屏幕上,值班员作了记录,但并未改变航向。按照道理,四点半左右还应该记录一次“银角”号的船位,一旦发现“银角”号两次船位的连线指向雷达中心位置,就要立即考虑碰撞的可能性,看惯矢量图的朋友,应该一说就明白了。但直到五点,向阳红16号没有改变航向航速,银角号也没有。
五点五分,银角号从浓雾中出现,两船相距只有约200米,我船向东南,对方向东北,正在沿直角方向冲向灾难的汇合点。
这时候的一般惯例,是双方向右舷转向,各自从对方的船尾通过。但是不知为什么,也许是我们太靠近对方船头,也许是对自己的机动性和速度有信心,向阳红16号打了左舵,企图从“银角”号船头加速通过,而这时“银角”号正在向右转向,正好在双方的新航线上形成了致命的交点。4400吨的考察船被3.8万吨的大船撞击,连对方的甲板也看不见,在腰部被“银角”号球鼻艏冲进挑起,形成一个大洞。“银角”号主锚因为紧急刹车向前荡过来,那么一大个铁钩子撞进上层舱室然后又荡出去,正好扫过两张高低床,大洋协会一位官员,HH(贷款单位)一位干部在睡梦中当即牺牲。
撞击发生后,“银角”号立即退出一海里外停船,这一退,原来被她的球鼻艏堵住的大洞立即进水,十来分钟就沉下去了。
事件发生后,我们对“银角”号多有指责,但是按照海上避碰规则,它的责任是不大的。首先小船让大船是惯例,他不变更航向航速不能说错;其次,她急速退出导致了我船加速沉没,有责任,但是她装的是液化天然气,在运载危险易爆货物时,应该首先防范连锁爆炸,在被撞船舶有可能爆炸燃烧的时候,她迅速退开应该是正确的。说到失误,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直到撞船,双方都没有用16频道联络一下呢?
最后的索赔好像也不成功。
为了这件事,当时的总指挥,东海分局党委书记,第一次南极考察的英雄船长张志挺好像被撤职,陈局长也背了处分。
当时随船的是负责大洋勘探主要任务的海洋二所,最后一个含泪的笑话出在他们这里。为了减少科研经费支出,课题组可以多分一点奖金,勘探设备竟然都没有参加保险,一家伙沉下去,无法补偿,真真是亏煞老本。
作者:
lumina
时间:
2020-6-14 12:06
勘探设备竟然都没有参加保险
作者:
169ship
时间:
2020-6-14 12:38
lumina 发表于 2020-6-14 12:06
勘探设备竟然都没有参加保险
上个世纪末,保什么险?当时连长征系列保险都今天打鱼明天嗮网呢!责任事故是真,花边新闻还是不要轻信!
作者:
hub
时间:
2020-6-26 20:44
看文章描述的情况,对方的责任肯定不算大,类似丹麦军舰撞油轮
作者:
金陵老船工
时间:
2020-8-17 13:33
向阳红16号是1981年沪东船厂的作品,也是那个年代周总理批准的几十艘巡洋舰型科考船的一艘,到沉没的时候已经服役了12年,船不算新,也不是老龄船,这种柴油机为动力的船舶谈不上先进,只能是那个年代国内靠自己的能力能够建造的最好科考船,与世界一流水准差距巨大;很可惜的是的确是责任事故,白白损失了一艘船,海洋二所总部在杭州,到现在为止也还是租船进行科考,自己就是不建造自己的科考船,青岛的一所,厦门的三所都有自己的科考船。
作者:
HYR197715
时间:
2020-9-2 13:27
严肃的科考任务,因为有美金补贴,变得有点福利旅游的意思。说到底还是当年荷包太浅,眼界不高。船员的不专业更是致命。
作者:
钟吾朱方
时间:
2020-9-24 08:08
有空说说阿波丸的故事
作者:
海丰828
时间:
2022-9-23 22:02
钟吾朱方 发表于 2020-9-24 08:08
有空说说阿波丸的故事
跟咱科考船没关系呢
欢迎光临 浩汉网 (http://www.haohan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