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汉网
标题:
为什么固体发动机**要由人工雕刻?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枫
时间:
2017-3-23 09:59
标题:
为什么固体发动机**要由人工雕刻?
我看
《大国工匠》里“雕刻**”的徐立平师傅的事迹后,对
徐立平师傅很是敬佩,但同时也
有一些疑惑,百度了解了一下大致工艺过程:
固体推进剂通常采用浇注固化成型,固化完成后要切去多余部位,消除毛刺,使之达到设计的尺寸要求。
固体推进剂固化前,为浆状物料,由80%以上的固体组分(可简单认为是粉末状的**)加上液态的黏合剂、增塑剂等均匀混合而成。成型过程,就是在筒状的发动机壳子两端装上简单的模具,插入芯棒,然后把浆状物料浇注到发动机壳子里边,最后固化。此过程要保证浇注均匀,没有气泡。类似混凝土浇筑,固体推进剂料浆采用重力浇注,依赖自流平性,
其最终浇注面无论是形貌还是尺寸都不可能控制的非常精确,远达不到精确的设计尺寸要求,所以浇注、固化后要修整到设计尺寸。
**在雕刻过程中有毒易爆十分危险。为什么不采用机械加工?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了,比医生的手术刀都稳,说明精度很高。
网上给的答案是,机械加工易产生热特别是接近金属部位。我对此有些不解,加工时可以换上非金属刀具,控制加工速度,再说去热的手段应该很多,怎么就没有朝这个方向努力?
另外3d打印应该也是不错的途径,有人又说了,3d打印是增材制造,是一层层烧出来的,更是天方夜谭。但是美国的
火箭工艺公司2017年1月17日宣布,其混合火箭发动机药柱3D打印技术获得美国专利,该技术可为混合火箭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完美无缺、高性能和更安全的操作性燃料药柱,仅采用两个移动部件就能制造安全且低成本的运载器。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罗纳德•琼斯表示,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火箭燃烧室可使该公司以目前一半的成本发射小卫星入轨。 这是否说明我们的工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
wxb0913
时间:
2017-3-23 10:20
确保发动机腔内推进剂燃烧速率均匀一致。
作者:
wxb0913
时间:
2017-3-23 10:21
确保发动机腔内推进剂燃烧速率均匀一致。
作者:
九点水
时间:
2017-3-23 20:04
不要小看大自然给予人类巧手的精度啊。
作者:
我在天涯
时间:
2017-3-25 08:36
看来中国还是缺精准工人
作者:
kinglfz
时间:
2017-3-25 12:32
理论来说人就是最精巧的机器
作者:
杂七杂八的
时间:
2017-3-26 17:00
设备检测的可度量的误差是人定的,是有限的,有些写不出来的东西就没办法让机器去干,只能人上
作者:
杂七杂八的
时间:
2017-3-26 17:01
我们可以用工具度量的、可以用方法计算的,才能让机器实现
作者:
jackyhongjun
时间:
2017-3-30 21:07
徐要退出一线了,只能把作风传下去了。这活,一刀下去,力度稳定度几乎不能出任何差错,上岁数,手就不稳定了。
作者:
konglong9909
时间:
2017-3-31 18:48
中国的机器达不到
作者:
morrisnyang
时间:
2017-4-11 16:02
固体火箭推进剂是空心药柱,点燃后空心就是燃烧腔,随着烧蚀的进展而逐渐的扩大,对于大型药柱,比如运载火箭的那种,其实也需要浇筑后精修,看过一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讲的就是航天飞机固体推进器回收后整修重铸药柱的,里面的空心腔好大啊。
由于铸造的偏差,局部的密度分布也会有细微的差异,燃烧不均的话,对于径向的推力会有影响,所以需要修型,把铸造误差尽量的缩小,或者,由于染料仓的形状、内部燃烧腔的不规则工艺设计,这已经不是机器可以处理的了,不需手工修整,比如说,同心圆柱好办,用车床就能把内腔修整好,但是截面不规则的腔体或者尺寸很小的腔体则只能手工修型,谁家都这样。
欢迎光临 浩汉网 (http://www.haohan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