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又整狠活!一机挂9枚空空导-弹,还有AIM-174,歼-16能行吗?
美军又整狠活!一机挂9枚空空导-弹,还有AIM-174,歼-16能行吗?军武次位面
2024-09-19 10:3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590025319835706&wfr=spider&for=pc
美国海军在中国湖测试F/A-18F挂载4枚AIM-174B等导-弹,显示其超远程空空导-弹能力,意在针对中国空中力量。AIM-174技术源自标准-6防空导-弹,旨在扩大航母防空圈。美国面临中俄高超音速武器压力,需加速研发。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据说性能与俄制R-37M相当的AIM-174超远程空空导-弹亮相没几天,美国海军就整了个狠活。驻扎在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站的第9测试/评估中队,在一架F/A-18F上挂载了4枚AIM-174B、3枚AIM-120C和2枚AIM-9X。美国“The WHHe”网站直言,充沛的对空火力,是“直接针对中国蓬勃发展的空中力量。”
▲美国海军整的狠活
作为美国海军最大,也是最绝密的武器试验基地,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站测试了,美国海军几十年来装备的绝大部分主力武器。不过这几年美军新装备开发并不顺利,AIM-174是少有能快速形成威慑的战略武器,因此得到大量资源推进并不意外。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海军这次非常务实,没有搞什么F-35C搭载AIM-174的噱头,直接用最成熟、最合适的双座型F/A-18F,来测试AIM-174。毕竟这几年美国海军失败、坑爹的项目实在太多了,AIM-174关系到至关重要的海上制空权,实在是输不起了。
▲美国海军急切希望AIM-174能服役
从技术上来说,AIM-174其实是将标准-6舰载远程防空导-弹,改成空基型号。成熟装备衍生新型号的好处,就是技术风险不高,美国海军在AIM-174身上难得保持了自信,美国媒体也纷纷称赞其为“划时代武器”。这次F/A-18F挂载4枚AIM-174B进行测试,同时还搭载了对搜索隐身目标至关重要的 IRST系统,以及进行敌我分辨和视角呈现的IFF吊舱。这与外界之前猜测,AIM-174将基于前线信息进行远程猎杀,外推美国海军航母防空圈的思路基本一致。3枚AIM-120C挂的非常突兀,F/A-18F在装备AIM-174的情况下,不会也没有使用AIM-120C的场景。
▲日常训练中F/A-18更喜欢带副油箱而不是导-弹
美国“The WHHe”网站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那就是未来AIM-120C的位置,将会被AIM-260所取代,现在只是用AIM-120C过渡进行测试。2枚AIM-9X没有任何问题,近距格斗弹连传统战斗轰炸机都少不了,纯空战机型更不可能不搭载,尽管其实战使用的比例很低。总的来说,这次美国海军的狠活挺不错,哪怕未来AIM-260迟迟不成熟,4枚AIM-174也是相当有威慑的存在。从俄罗斯使用米格-31挂载R-37M的实战效果来看,这种远程武器在可靠信息源支持下,对非战斗机类目标的打击效果很不错。
▲当年的AIM-54就是现在的AIM-174
事实上,50多年前美国海军面对苏联反航母体系的巨大威胁时,也是不惜成本推出了F-14A加上AIM-54的经典组合,用于超远程猎杀苏联侦察机和轰炸机,以达到扩大航母防空圈的效果。如今中国反航母体系威慑不在当年苏联之下,但想侦查对手航母即时动态,为反航母武器提供发射坐标,依然非常依赖空中侦查和打击平台。搭载AIM-174的F/A-18F,本质上干得还是当年A-14A的活。F/A-18F这次挂载9枚对空导-弹特意亮相,目的不言而喻。尽管这不可能是实战配置,仅仅4枚AIM-174,对F/A-18F的起飞载重和燃油就是非常大的负担,但美国海军还是能长舒一口气,终于没有被再次落下。
全球远程打击火力高超化是肉眼可见的趋势,中俄都已经装备数种不同规格的高超音速武器,但美国至今还是白卷,短期落伍已成定局。这可不是说丢点面子这么简单,欧洲和日本都已经蠢蠢欲动,打算抛开美国联合研发高超音速武器了(当然这事也不可能成,就是搞点压力)。与此同时,超远程空空导-弹也是发展潮流,其中俄罗斯凭借苏联积累,在乌克兰战场上充分检验了现代化的R-37M,效果相当好。中国也有体型纤细,设计水平相当优异的“霹雳-17”问世(以“霹雳-17”的体型和歼-16外挂点布局,做到单机挂载10枚多款空空导-弹也无问题,但同样没有实战意义)。美国AIM-174论成熟度不如R-37M,技术理念也比不上“霹雳-17”,再不来点传统狠活压压场,恐怕日子就没法过了。
本帖最后由 米格与苏霍伊 于 2024-10-2 04:40 编辑
图片我试过好多次,都没办法传上来:'(,大家有兴趣的就直接点击链接吧
https://pics6.baidu.com/feed/eac4b74543a982263d64311fb2721f0f4b90eb64.jpeg@f_auto?token=ffc7cac84156b7babf53f7bb10055a1b
https://pics3.baidu.com/feed/cf1b9d16fdfaaf51ca17cd8cb4a432e0f11f7a0f.jpeg@f_auto?token=b5510d76104a22b14871a25c98569f1b
与大家探讨一个网上军迷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就是FA-18EF外挂AIM-174这样的巨大导-弹后,其拦截作战半径能有多远?记得FA-18EF在外挂4枚AIM-120时的拦截作战半径为500海里,换成4枚AIM-174后作战半径肯定大幅缩水,估计会缩短一半吧,为250海里(463公里),并且美国海军已经取消了FA-18EF加装保形油箱的计划。这样一算,FA-18EF拦截毛熊轰炸机时的作战半径加上AIM-174的400公里射程,一共是863公里;而俄罗斯最新Kh-32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接近1000公里,**高超音速导-弹据说也有反舰能力,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即使外挂AIM-174这样的大导-弹后,实际上FA-18EF也不具备在毛熊轰炸机发射导-弹前将其拦截的能力? 把标准导-弹硬改成AAM也真的是没招了,我敢说老美和毛子的数字肯定都有水分,就看谁的牛吹得更大了。记得当年还有个ACIMD,腹部带进气道的,比这个还前卫点。
supermirage2000 发表于 2024-10-2 09:56
把标准导-弹硬改成AAM也真的是没招了,我敢说老美和毛子的数字肯定都有水分,就看谁的牛吹得更大了。记得当 ...
这个ACIMD有更详细一点资料信息吗?多谢了!:D 米格与苏霍伊 发表于 2024-10-2 13:31
这个ACIMD有更详细一点资料信息吗?多谢了!
这个应该是80年代初为了替代AIM-54而提出的方案,称之为先进空对空导-弹(AAAM),其型号设定为AIM-152,首先装备F-14战斗机,并在适当的时候普及到大黄蜂,甚至空军战斗机上,主要用于应对图-22M和图-160的威胁。它采用冲压发动机设计,要求航程更大速度更快。当时要求其射程在270公里左右,速度不低于4马赫,导-弹直径在229毫米,重量不超过300公斤(因为不死鸟实在有点太重),战斗部13.6~22.7公斤。在这之前美国人搞过所谓的吸气式导-弹的研究,根据研究获得的升阻比数据,结合最新推进系统成果来确立最终气动布局,随即进行载机测试。海军武器研发中心在1982年启动为期三年的验证计划,1987年雷声公司和休斯公司,以及通用动力和西屋公司各自组队进行竞标。雷声-休斯的AIAAM方案(即图中所示)长3668毫米,采用冲压喷气+固体混合动力发动机,采用中段惯导和阿姆拉姆的数据链以及双红外/雷达终端制导。通用动力和西屋的设计规模小些,采用多级固体发动机,基于先前通用公司的AMS项目,长度大约3658毫米,弹径140毫米,重量仅有175公斤,惯性中段制导+半主动,末段为主动雷达和备用红外制导。该设计需要载机机翼上挂一个装前后雷达的短舱,这样就无需对准目标飞机进行照射,这个短舱重量就达到340公斤(长3.6米,直径406毫米),导-弹从发射管中射出,随后弹翼自动弹开。
supermirage2000 发表于 2024-10-2 16:30
这个应该是80年代初为了替代AIM-54而提出的方案,称之为先进空对空导-弹(AAAM),其型号设定为AIM-152, ...
多谢了!资料已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