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严打各类破坏海洋环境违法行为 “碧海2017”专项执法行动成效明显
严打各类破坏海洋环境违法行为“碧海2017”专项执法行动成效明显
本报讯(记者 赵建东)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从中国海警指挥中心获悉,去年,“碧海2017”专项执法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海洋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各海区分局和各省海监总队共查处“碧海”案件563起,收缴罚款4349.08万元,各级海警队伍协助查获资源环境相关案件125起。
“碧海2017”专项执法行动以遏制违法行为为出发点,持续加大执法力度。辽宁海监加强了对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执法监管,集中查处17起破坏海洋特别保护区案件,责令并监督其恢复海域原状。福建海监全年开展了11次“蓝剑”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并对大多数采砂案件进行顶格处罚。南海分局实现了珠江口海域倾废活动的全覆盖监管,派驻执法人员对台山香港惰性物料处置区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管,对全部运载船舶实施登船检查。
“碧海2017”专项执法行动以贯彻落实新法为关键点,提升执法威慑力和影响力。切实贯彻执行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专门召开座谈会,研究新修订条款的适用问题,并举办培训班,对两部新法进行了宣贯。各地也通过不同形式深入学习领会新法,并运用到执法实践中,江苏、浙江海监2017年办理的3起未经环评擅自开工案件均依据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提高了罚款额,起到了较强的震慑作用。
以打击非法采砂为结合点,开展联合执法,也是此次专项执法行动的特点。2017年,中国海警和各地海监共开展联合执法100余次。辽宁海警侦办非法采矿刑事案件3起,系2016年底“非法采矿罪”司法解释**后中国海警首次办理的非法采砂刑事案件,为今后推动非法采砂入刑提供案例和借鉴。广西海监联合陆上有关部门依法取缔了茅尾海周边21个违法砂场;上海海监**了打击非法采砂联合执法相关工作办法,有效推动联合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辽宁、山东、江苏、福建海监向公安机关移送非法采矿案件10起。
此外,“碧海2017”专项执法行动还持续打击了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
人民网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张雨)记者从中国海警局获悉,中国海警常年担负着我国管辖海域内的执法任务,持续维护海上安全和治安秩序,防范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还负责海洋渔业执法、海域使用、海岛保护与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勘探以及海洋调查测量、涉外海洋科考等执法检查,负责涉外海上执法合作,参与海上应急救援等任务。2017年,中国海警共计派出舰艇346航次、1419艘次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护渔护航、专项安保等执法任务,总航程达70余万海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32圈。办理海上治安案件5184起,破获海上偷渡案件91起,参与重大海上搜救行动349起,海上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2017年,中国海警连续开展“春雷”“海狼2017”等专项行动,共查获涉嫌走私案件891起,查扣涉嫌走私成品油、冻品、食糖、烟酒、濒危物种等一批,总案值约40亿元,有力封堵了海上走私通道。在走私的冷门海域,海警缉私也未松懈,去年4月,山东海警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硅铁案,查获涉案硅铁8万余吨,案值6.5亿元。2017年,中国海警进一步加大国内渔业执法监管力度,狠抓“海洋伏季休渔执法监管”“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打击非法捕捞”三项重点工作,强化伏季休渔期重点时段和渤海湾、北纬35度线、闽粤交界海域等重点海域执法监管力度,严打“无证捕捞”“跨区作业”“违反禁渔期”“使用违禁渔具渔法”等严重违规作业行为和“非法捕捞”等涉渔刑事犯罪,依法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全年,查处各类违法违规作业渔船3011艘,收缴罚款、罚金数亿元,查扣涉渔“三无”船舶365艘,侦办大量涉渔刑事案件,刑事处罚209人,有效维护了海洋渔业生产秩序和渔民合法权益。2017年,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继续(组织)开展“海盾”“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海域使用、海洋工程、海洋倾废、海洋保护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重大违法行为,重点查处违法用海和破坏海洋资源环境大案要案。各级执法机构综合运用陆岸巡查、船舶巡航、航空巡视、卫星遥感等执法手段,执法监管覆盖所有执法检查对象,确保各类违法行为及时发现,有效查处。全年,立案查处重大海洋行政违法案件702件,收缴罚款近35亿元。切实维护了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保障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加大执法力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