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航空“利器”提升执法水平——南海航空支队扎实做好航空执法工作
善用航空“利器”提升执法水平——南海航空支队扎实做好航空执法工作7月31日,“中国海监B3845”飞机对海南省三亚市新机场用海项目进行空中执法检查。在现场获取航空执法资料后,执法队员结合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比对,精确测量出围填海面积。当晚,一份图文完整、现场清晰、数据详实的执法报告上报给了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从得到飞行任务到现场执法、后方研判形成执法报告并上报,整个过程仅用1天时间,保证了行政执法的时效性和精确度。
高效的执法过程和可靠的数据支撑,得益于近年来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陆续采用的几件执法“利器”。
■ 通讯员刘吉栋
“利器”之一:不断壮大的技术装备实力
今年6月,“中国海监B-5002”飞机正式入列南海区航空执法序列,飞机入列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该架飞机作为中国海监3个海区唯一一架中远程巡逻机,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舟60”飞机改进而来。航速快、航程远,监视范围可覆盖整个南海海域,机上搭载了先进的任务管理、传感、通信和搜索定位等系统。“中国海监B-5002”飞机的入列,极大地提高了南海区航空执法的“广度”。
近日,“中国海监B-5002”飞机搭载着十余名执法人员顺利完成了对我国南海某岛礁的空中巡查工作。借助高精度的机载遥感设备,执法人员准确完成了目标监视、数据获取等工作。技术装备能力的提升,让执法人员切身感受到,借助这一执法“利器”,未来航空执法水平将更上一层楼。
“利器”之二:信息化平台搭建上线
一直以来,南海航空支队的航空执法依托支队自主研发的航空执法信息系统软件,但随着执法水平的提高,第一代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执法需求。年初,经过升级、更新的第二代航空执法信息系统软件经过空中测试、验证正式上线,新系统在功能、测算速度和可靠性能上都得到了较大提升。该软件是集飞行导航、用海项目数据库、飞行资料处理、区域变化比对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此次在针对三亚用海项目的执法飞行中,新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
新系统得到了各兄弟单位的认可,目前南海航空支队已将系统授权给中国海监第九支队、第十支队、广东省和海南省海洋执法队伍使用。南海航空支队以海监航空执法信息系统软件升级为契机,搭建起了一套包括执法系统运行保证飞行效率、北斗卫星传输掌握飞机动态、科研院所数据分享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平台的搭建为航空执法提供了保障,不失为一把执法“利器”。
“利器”之三:“空地一体”执法模式逐渐完善
由南海航空支队探索提出的“空地一体”执法模式,在日常行政执法中不断完善,提高了海监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从空中发现可疑目标报送到地面执法力量反馈,从空中核查,遥感监测到地面执法处罚,行政执法有了完整闭环,执法效率得到保障,权威得以维护。
一年多来,南海航空支队组织执法人员主动到地面执法支队学习、交流;了解执法需求,建立沟通反馈机制;邀请地面执法队伍参与空中联合执法;邀请专家到支队教授行政执法课程。不断完善的“空地一体”执法模式,丰富了航空执法的意义,明确了航空执法的突破口,同样是一把不可或缺的执法“利器”。
经过十几年从无到有的发展,南海区航空执法队伍不断壮大,执法水平也不断提升。以技术装备能力的提高、信息化平台的搭建、“空地一体”执法模式的完善为代表的南海区航空执法新“利器”,一定会更好地发挥航空执法的效能,走出一条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型的海洋执法新路子。
对于规模小,人员培养难度大,任务有半军维权的海监海警,可增加大中型无人机的配备 凌云茶 发表于 2017-8-25 12:44
对于规模小,人员培养难度大,任务有半军维权的海监海警,可增加大中型无人机的配备
除了交通运输部的救助飞行队及少部分地方公安航警,其它的公务飞机飞行员大部分是托管公司的。 南海区域面积大
页:
[1]